首頁 > 親子用品 > 行為習慣 > 春晚小品佔位子的教育意義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

春晚小品佔位子的教育意義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閲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9春晚小品《佔位子》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講述了父母因為忙於工作而沒時間陪伴孩子的現狀,對於很多家庭都有教育意義,如何做好高質量的陪伴是最為重要的,下面本站帶來介紹。

春晚小品佔位子的教育意義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

春晚小品佔位子的教育意義

這個小品主要講述了小學開學時幾位家長使出渾身解數為孩子佔“C位”的故事。小品中的多個梗和不少情節讓眾多家長相當熟悉,比如座位好壞、爭搶學區房、家校關係等情節。

對這部小品而言,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適合孩子的才最好的。小品裏的幾位家長在開學這一天為自己的孩子爭搶C座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坐在最好的位子上。

而“老師”這個角色始終沒有出現在舞台上。老師去哪兒了?編劇導演真是很有創意,在沒有老師的教室裏,讓家長們自己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幾位家長的現場爭議,現場傾訴,讓每一位觀眾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觸動——什麼樣的座位才是最好的座位,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小品結尾道出了教育的真諦——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為一位教育者,也作為一位孩子的母親,我非常贊同小品裏的教育觀點: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回到現實生活裏,劇中的幾位家長就是我們身邊家長的代表。

縱觀我身邊的父母,很多父母何嘗不是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孩子。他們一邊忙碌辛苦的打拼,一邊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他們一邊省吃儉用, 一邊口口聲聲關注孩子的成績。而他們忽略了最根本的一點——理解。孩子是否願意接受他們所創造的這樣幸福的環境,他們是否喜歡父母的所作所為。可憐天下父母心!有幾個孩子能真正是自覺自願的接受這樣特殊的關愛。

給父母的建議

1、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身教重於言教。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春晚小品佔位子的教育意義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 第2張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愛是一門藝術,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後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對孩子來説,他極度地渴望愛,又極度地渴求安全感。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8、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説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春晚小品佔位子的教育意義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 第3張

説起陪伴孩子,確實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而在事業中投入太多的精力,回到家孩子都睡了,總是見不到孩子,感情都生了。沒有時間,怎麼陪呢?

確實,能騰出時間是陪伴的前提,但是時間少也有時間少的陪伴方式,因為高質量的陪伴不是靠時間砸出來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交流。或許,在孩子3歲之前,親密的肢體接觸比較重要;但隨着孩子長大,家長與孩子精神上的交流更為重要。

只要父母都是努力認真生活的人,他們的生活態度自然會影響到孩子,這就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應該建立在尊重、平等、坦誠等態度的基礎上。

有的家長雖然表面上看來付出很多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但因為對“陪伴”的目的思考得不夠清晰,對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確,結果“陪伴”變成了“監管”,“家長”成了“管理員”,這樣的陪伴其實是有反作用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種“監管式”陪伴模式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在自主規劃、學習反思、提升挑戰等方面的能力,肯定是遠低於同齡人的,就算家長“陪”着他闖過了小升初、初升高,最終把他送到了名校,家長就能高枕無憂了麼?

恐怕未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恰恰因為“陪伴”的時間足夠長,離孩子足夠“近”,容易將目光聚焦在他某一時段的成績或表現而“短視”。這時候,家長還需要反思自己陪伴的目的:陪伴最終是為了放手,讓孩子在感受到親情紐帶的同時,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通過自主思考和努力,走向自己美好的未來。只有想清楚這些事,才能更好地陪孩子吧。

以上就是春晚小品佔位子的教育意義,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請大家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為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