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用品 > 故事音樂 > 古代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從童生到狀元最少要幾年

古代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從童生到狀元最少要幾年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貧苦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唯一的出路便是考取功名,哪怕只是中了秀才舉人都是不一樣的,狀元的話就更不用說了。那麼古代科考制度是怎樣的?從童生到狀元最少要幾年?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古代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從童生到狀元最少要幾年

古代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中國科舉制度淵源於漢朝,創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而許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官吏。爲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覈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古代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從童生到狀元最少要幾年 第2張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考試四個等級分別爲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

從童生到狀元最少要幾年

童生:凡應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慣上稱爲童生。

院試:由省學政主持,童生參加,考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

此二者只是預選形式,鄉試、會試、殿試纔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古代科考制度是怎樣的 從童生到狀元最少要幾年 第3張

鄉試(大比):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參考者爲秀才,考中的爲舉人,可稱老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二至十名稱亞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闈”。

會試: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進行的,時間是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地點在京城禮部官衙,舉人蔘加,考中後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會試合格後即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試。合格的統稱進士,貢士纔有參考資格。殿試分三甲(三等)錄取,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小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