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用品 > 教育資訊 > 孩子生病後保險報銷的爲什麼那麼少 孩子生病要報銷的錢怎麼算

孩子生病後保險報銷的爲什麼那麼少 孩子生病要報銷的錢怎麼算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7.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出生後的醫保是在孩子生病後解決醫療費用的一個大頭,但是很多的人表示自己孩子生病後醫保報銷的錢很少,這是什麼原因呢,爲什麼孩子的醫療保險報銷數額並不多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解釋吧。

許多媽媽會在孩子出生時就選擇給孩子辦理少兒醫保,給孩子一個基本醫療保障,轉嫁風險和經濟壓力。但大部分媽媽對於少兒醫保的認知不夠深入,認爲只要給孩子辦了少兒醫保,就等於孩子看病無憂,保障全面了。

孩子生病後保險報銷的爲什麼那麼少 孩子生病要報銷的錢怎麼算

雖然醫保政策在改革過程中逐步增加了覆蓋範圍,不少地區都將少兒納入了基本醫保範圍,但社會醫保“低保障、廣覆蓋”的原則決定了其保障限制多、用藥種類覆蓋少的特點。這一點,就連百度關於少兒醫保的官方解釋,也提到了其保障低的缺陷。

孩子生病後保險報銷的爲什麼那麼少 孩子生病要報銷的錢怎麼算 第2張

少兒醫保的重點在於保障住院和大病,而普通門診這塊,醫保能給與的支持非常薄弱,有的地區甚至不支持普通門診報銷。比如南京地區的少兒醫保政策,對於少兒普通門診的規定如下:

以年度累計費用計,400元以上不予報銷。

400元以下社區醫院就診可以報銷60%,非社區醫院可以報銷50%。

也就是說,1年內通過少兒醫保報銷能夠拿到手的金額上限爲400元!當累計報銷金額超過400元時,少兒醫保卡將不再提供門診報銷。未達到400元限額前,報銷按照醫療費用的60%或50%比例計算金額。

舉個例子:

南京王某的寶寶因爲一次病毒性感冒需要輸液治療(雖然不推薦靜脈輸液),每日輸液需花費300元,要連續3天輸液。那麼共計花費900元,按照60%的比例,應該可以報銷540元。但門診報銷上限爲400元,所以實際只能報銷400元,剩餘500元需要王某自掏腰包。

這僅是一次門診,就已經將400元的額度全部報銷完。如果同年內,孩子因爲其他原因再次門診,無論花費多少錢,少兒醫保都不再提供報銷。

這就是爲什麼連官方都承認,少兒醫保在門診這塊“保障底,需要商業保險補充”的原因。

有孩子的媽媽都清楚,400元的保障額度對於1個孩子全年的門診醫療是遠遠不夠的。且不說0~6歲的孩子抵抗力低,易受到病菌的感染,疾病高發。更何況,現在的醫療水平高,各種治療和藥品費沒個大幾百根本看不完。如果遇上肺炎、支氣管炎等問題導致的住院,費用將更高。

孩子生病後保險報銷的爲什麼那麼少 孩子生病要報銷的錢怎麼算 第3張

談到住院,少兒醫保對於住院這塊提供的保障要比門診好很多,但也並不是一保無憂,細細琢磨下來,還有很有多缺口需要自掏腰包(帶孩子住院過的媽媽們最有體會)。

各省市的少兒醫院根據各地的政策不同,各有區別。例如南京市的少兒住院報銷是按年度少兒住院次數遞減,住院越多,可報銷的越少。深圳市少兒醫保住院報銷的費用與連續參保的時間有直接關係,連續參保時間越長,報銷費用越高。安徽省則是根據醫院等級劃分報銷比例。雖然各有不同,但少兒醫保在住院問題上還是會有一些通性:

1、有起賠門檻(住院費用少於一定金額不賠,超出起賠門檻部分需自付,剩餘部分按比例報銷)

2、報銷比例按醫療費用梯級增長(花費越多,報銷比例越高,反之則少)

3、報銷有限額(任何保險都有保額限制,不可能無上限賠償,當賠付達到限額時,保險不再賠付,醫保亦屬於保險不例外。)

關於少兒醫保對於住院的侷限性,一位孩子王會員媽媽反饋的案例是最好的證據:

(注:新農合屬於醫保的一種。醫保分爲城鎮居名醫保和農村合作醫療報銷。)

來自四川綿陽萬達何靜的分享

顧客張女士,3.22號買的99元的平安少兒住院險,7.9號私信我說寶寶生病要住院,告訴她報案電話,當即向保險公司報案,因爲自己資料不齊全加上天氣熱到,7.20號交的資料到保險公司,一共花了1500,新農合只報了200元,我們這個住院險報了895元,顧客很滿意,說報銷速度很快,也不麻煩。

所以,很多時候,少兒醫保保障雖然廣,但在保障額度上常常有不足的情況。其實所謂醫保是爲了滿足國民醫療服務保障的基本需求,讓民衆面對突發的大型疾病不至於傾家蕩產,而大概率的小病,則提供很少的保障,以此來維持醫保基金的平衡。

但事實上,對於大部分孩子和家庭來說,大病重疾的發生往往是低概率事件。而因爲感冒發燒,貓爪狗咬,打破傷風這樣的小病纔是大部分家庭醫療費用的主要支出。尤其是疾病和意外高發的孩子,更是家庭醫療支出的重點人羣。所以,在面對少兒醫保小病保障不足的前提下,給孩子再額外準備一份商業保險可以更有效的幫家庭減輕醫療壓力。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