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用品 > 媽媽用品 > 吸奶器

吸奶器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吸奶器指的是用於擠出積聚在乳腺裏的母乳的工具,有的嬰兒不能直接吮吸母乳的時候或是母親乳頭的時候這時候就會用到吸奶器。吸奶器可分爲兩種,一個是電動吸奶器,一個是手動吸奶器,當然兩種吸奶器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乳房的吸奶器,這樣才能健康哺乳。
吸奶器
吸奶器有用嗎

現在很多在哺乳期間的媽媽都需要上班,但哺餵寶寶最好還是應該用母乳,那麼這時候吸奶器就派上了用場,哺乳期使用吸奶器的最常見原因是爲了把乳汁保存起來,這樣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還能吃到母乳。即便是和寶寶在一起,媽媽使用吸奶器也能幫助維持奶量。那麼吸奶器有用嗎?下面來看看吸奶器都有哪些作用。

另外,使用吸奶器還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增加奶量。如果寶寶是早產兒或者不會吸吮媽媽的乳頭,使用吸奶器收集乳汁不但可以讓寶寶吃到寶貴的母乳,還能緩解脹奶給媽媽帶來的疼痛和壓迫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脹奶時的擠奶次數也不可太多,否則會讓情況更糟。

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如果醫生建議暫時停止哺乳,例如因爲媽媽正在服用可能會對寶寶有害的藥物,或需要短期住院治療,那麼在不能給寶寶哺乳的這段時間,媽媽就應該使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繼續保持充足的乳汁分泌量。雖然有些人更願意用手擠奶,但大多數人還是覺得用吸奶器會更快、更容易些。

而且,吸奶器實際上還起到了這樣的一些作用哦:

1、幫助疏通乳腺,儘早開奶;(下奶早,寶寶能及時吃到初乳,而不用首先就用奶粉)

2、吸出的奶,能清楚地知道產奶量,也可確定寶寶每頓的吃奶量,可以看到自己寶寶喝奶量見長;避免奶水過急嗆到寶寶或者奶水太少寶寶吃不飽。(直接哺乳的媽媽總是擔心奶量不夠,也不知道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不知道寶寶奶量的增長程度,而把奶用吸奶器吸出來,對比寶寶月份與奶量的關係,若確實不足可及時補充配方奶;有些媽媽奶水豐富,做噴射狀,容易嗆到寶寶,吸出來用奶瓶喂也可以避免這一點。)

3、寶寶每次吃奶時間不會太長,吸吮都是有效吸吮,不會養成咬着奶頭睡覺的習慣;(直接哺乳容易造成寶寶的乳頭依賴,從而使寶寶長時間吸奶,而真正有效吸吮時間並不長,容易養成含奶頭睡覺的習慣。)

4、避免寶寶吮吸乳房每次只能吃到前奶,而吃不到營養豐富的後奶;(前奶一般比較清,後奶比較濃,前奶營養物質的含量沒有後奶豐富,而寶寶一般的有效吸吮只有前幾分鐘,吸到的都是前奶,很多媽媽看到寶寶睡着了或者是不怎麼吸了就不讓寶寶繼續吃了,從而使寶寶錯過了營養豐富的後奶。)

5、媽媽不用隨時隨地的喂寶寶,不必總長時間一個姿勢保持不變,弄得腰痠腿疼;

6、基本可以做到每次吸空乳房,可以減少奶漲所帶來的痛苦;(用吸奶器比較容易判斷乳房是否被吸空,只有吸空乳房纔不會影響產奶量。)

7、寶寶不易長奶蘚,也不會把衣服弄溼;(直接哺乳容易將奶水弄得寶寶滿臉滿脖子都是從而造成溼疹,當然,溼疹還有其他的原因。)

8、媽媽不會乳頭龜裂,避免由此帶來的痛苦;(寶寶的吮吸可能將媽媽的乳頭咬破,容易引發炎症,而導致被迫終止哺乳。)

9、寶寶從小先接觸了奶瓶,就不會對奶瓶拒絕了,方便給寶寶喂水,也爲媽媽哺乳期出門或者以後的上班創造了條件;(很多寶寶習慣了媽媽乳頭而拒絕吃奶瓶的奶嘴,使得添加輔食或者喂水比較麻煩;而且媽媽自己想出去,總擔心孩子沒有奶吃,用了吸奶器的話,就可以走之前先把奶吸出來,放到冰箱裏,隨吃隨熱。)

10、斷奶的時候比較容易。(不會對媽媽乳房產生依賴,可以適當適時的給寶寶添加其他食品,逐步斷奶。有的寶寶斷奶時不肯吃其他的東西,媽媽會很痛苦哦!)

但同時,吸奶器還會有以下弊端

1、每次都得提前吸奶,有點麻煩。

2、使用之後每次都得沖洗,得經常消毒奶瓶。

3、冷天要加熱給寶寶吃,比較麻煩。

吸奶器的用法

吸奶器怎麼用呢?大家都知道,吸奶器指的就是用於擠出積聚在乳腺裏的母乳的工具,一般適用於嬰兒無法直接吮吸母乳的時候或是母親的乳頭的時候。好的吸奶器會模擬寶寶吮吸乳汁的動作,所以,不會感到疼痛。但是,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乳房的塑料罩杯,並放正位置,這樣,纔不會被夾痛或刺激到乳房。如果使用的是全自動吸奶器,剛開始時,可能會感到吸力很大,雖然不疼,但感覺會有些奇怪。可以考慮買一個吸乳胸罩,這樣就不用一直捧着吸奶器的罩杯了。

吸奶器有電動型、手動型。手動型又分按壓式、簡易橡皮球吸方式和針筒式。電動型分可刺激奶陣和不可刺激奶陣,還分單泵和雙泵。另外,母乳可能從兩側的乳房同時流出,所以還備有兩側乳房同時使用,以及單側分別使用兩種類型。實際使用時,只要挑選適合自身情況的產品就可以了。下面介紹吸奶器的用法:

1、洗淨雙手和乳房。從每個乳房中輕輕擠出一點乳汁以確保乳腺沒有堵塞;

2、確保你已經將吸奶器消過毒並且安裝好了;

3、使用吸奶器之前看看使用說明書;

4、選擇一張舒適的座椅,放鬆身體,稍稍向前傾斜(背後墊張枕頭),並且在旁邊放一杯清水

5、將吸奶器的漏斗和按摩護墊緊緊壓在乳房上,不要讓空氣進入,以免失去吸力;

6、當你輕柔地按壓把手時,你會感覺到有吸力作用在乳房上。吸奶器的吸力不用到達最大程度,就能使你的乳汁順利流出,所以沒必要將把手完全按到底以形成真空,自己感覺舒適就可以了;

7、剛開始吸奶時,可以快速按壓把手5-6次。接着,按住把手使其停留2-3秒,然後放開把手讓其自動回位,乳汁會在把手回位時流出

8、在擠壓幾次之後,就應該有乳汁流出。如果沒有乳汁流出也不要着急,放鬆心情繼續嘗試就可以了。如果吸奶過程給你造成痛苦,應立即停止並諮詢醫生;注意:如果吸不出乳汁,不要持續用吸奶器擠壓乳房超過5分鐘。換個時間再試。

9、可能有些媽媽喜歡使用不帶按摩護墊的吸奶器,但是試驗證明,使用按摩護墊會加速乳汁的流出,從而使吸奶變得更容易;

10、一般情況下,擠出60-125毫升的乳汁需要10分鐘的時間。但是各人情況不同,總有差異。如果你一次擠出的乳汁超過125毫升,請使用更大的奶瓶。

吸奶器會越吸越少嗎

產婦一般在產後都會用到吸奶器,但是此時就會有這樣一個憂慮,到底吸奶器會不會越吸越少呢?下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媽媽網網友分享的一下經驗:

媽媽網網友弘軒寶貝:這個不會的啊,我 有個朋友四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每天給孩子用吸奶器帶奶,到了一歲,奶水還是很充足的呢,你可以晚點的時候就直接給孩子吸母乳啊

媽媽網網友jasmine000 :吸奶器因爲不能把乳房裏的奶全部吸出來,所以會越來越小奶的,每次把奶吸乾淨才能產更多的奶水。

媽媽網網友luckys :吸奶器是機械運動,肯定不如寶寶吸那麼通乳腺,所以用着用着奶水就會慢慢減少,另外,吸奶器用得多了寶媽會發現乳房會疼痛,因爲吸奶器的力度也蠻大的容易損傷乳房肌肉,所以建議寶媽還是讓寶寶多吸,寶寶由不願意到願意吸,也可以培養寶寶的性格哦。

看完了媽媽網網友關於吸奶器會不會越吸奶越少的觀點後,下面來看看育兒專家的說法

如果是單純用吸奶器,吸出來以後喂寶寶,而沒有讓寶寶去吸,那樣使用吸奶器會使奶水越來越少的,因爲吸奶器沒有寶寶吸的空,奶水是吸得越空下次產奶越多,如果是寶寶吃完母乳後再使用吸奶器吸剩餘的母乳,是不會使母乳減少的!

吸奶器什麼牌子好用

品牌推薦:新安怡AVENT

網友使用心得:用過幾家吸奶器,有的是試用的,有的是自己買的。感覺還是這家最好用。

比較省力不說,最主要的是貼合度也非常好。輕輕鬆鬆按壓幾次,就可以刺激出奶陣來。作爲媽媽,我覺得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這個時候,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寶寶用的東西,都不喜歡太過複雜。新安怡的吸奶器容易安裝,不費事,而且也沒什麼味道,稀罕。

品牌推薦:貝親靜音型電動吸奶器

網友使用心得:貴,但真是好東西。很安靜,絕對不會影響就睡在身邊的寶寶。而且可以調節頻率,拆洗也比較方便,匹配的奶瓶也很好用。

品牌推薦:小白熊

網友使用心得:懷孕時親戚給的,好多同事也有的這個牌子。剛生完寶寶沒奶時就用它吸,很快就有了。月子裏寶寶吃剩下的奶也用它吸出來的,很好用,尤其是奶陣的時候,按下去不用放開,奶就花花的像自來水一樣出來了,很快就能吸滿一瓶。用起來手不會酸,也不會覺得疼。唯一的缺點是沒遇到奶陣或不脹的時候,有手能直接擠出來,但吸奶吸卻吸不太出來。

吸奶器手動好還是電動好

在準備待產包的媽媽們,吸奶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但是在選購吸奶器的時候,就會鬱悶吸奶器應該買手動還是電動的呢?手動的吸奶器一般多少錢呢?電動的吸奶器一般多少錢呢?下面看媽媽網一位網友分享的經歷總結: 

1、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乳頭凹陷的媽媽,且你也是全職媽媽,那麼我只能很悲催的告訴你,親,買兩個吧!一個前期用,一個後期用,爲了省點錢,我建議你去買二手的吧!

2、如果你是乳頭凹陷,但你是在職媽媽,你可以只准備一個手動吸奶器就好了。要知道如果你用電動吸奶器在辦公樓的衛生間,那種嗡嗡的聲音……是不是很尷尬呢?當然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就略過。

3、寶寶可以吃到媽媽的乳頭,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準備吸奶器了?答案是錯的哦!因爲當你漲奶了,而寶寶又吃不完的情況下,你是需要把奶吸出來吸乾淨的哦,不然會得乳腺炎,喂不了寶寶自己還受罪那可就慘了!

4、乳頭餵養寶寶,產量適中的媽媽,準備個手動吸奶器就好了。

5、乳頭餵養寶寶,產量很高的媽媽,準備個電動吸奶器比較好哦。否則時間久了會跟我一樣手疼。

看完了媽媽網網友分享的經驗總結,想必待產媽媽們都有一定的瞭解了吧,那麼吸奶器選手動的好還是電動的好呢?這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選購哦!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提醒各位媽媽的是,儘量要寶寶多吸奶,單單靠吸奶器吸奶的話,不容易疏通乳腺,奶水吸不乾淨的話,很容易造成乳腺增生的哦!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