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常識 > 生活疾病 > 新冠狀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嗎?什麼因素會影響病毒的長期存在?

新冠狀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嗎?什麼因素會影響病毒的長期存在?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5.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週,意大利球壇相繼招募,幾名意大利球星被診斷爲新冠肺炎,意大利停止了。3月10日,意大利宣佈取消4月前的所有體育比賽,封鎖了國境線。3月11日,NBA也被診斷爲感染了新的冠狀病毒,NBA立即宣佈停止。除了明星們,我們熟悉的阿甘飾演者湯姆·漢克斯等明星也遭到了新的冠狀病毒的襲擊。

新冠狀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嗎?什麼因素會影響病毒的長期存在?

此外,各國政界也沒能逃脫新冠病毒的魔掌……伊朗兩名副總統、英國衛生部部長、法國文化部長、加拿大第一夫人、西班牙首相夫人也相繼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16日7點,國外過去一天新冠肺炎病例突破萬人,累計確診84097例,超過國內81067例。

新冠狀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嗎?

從武漢局部爆發新冠肺炎到現在,僅僅3個月就引起了世界性的流行。人們開始擔心未來的新冠狀病毒會像流感病毒一樣長期潛伏,不定期爆炸嗎?

迄今爲止,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張毛、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等專家表示,新冠狀病毒可能在人類中長期潛伏,長期共存。

但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高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爲新冠病毒的毒力很強,很難與人類長期共存。

科學家對冠狀病毒家族進行解碼分類

目前,人們已經發現了7種可以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高山等人初步研究了1200多個Beta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冠狀病毒RNA上的第一位(即5非翻譯區內部的核糖體進入位是影響病毒力的重要因素,根據條形碼(即第一位上的特殊序列)可以將病毒分爲4種,第一種是MERS病毒、蝙蝠體內的HKU4病毒等,毒力最強的第二種是SARS病毒、新冠狀病毒、毒力僅次於第一種,第三種是毒力更弱的OC43、HKU1等

其中,上述提到的MERS病毒、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大。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三種冠狀病毒對人類的影響力。

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MERS-CoV)最早於2012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被發現,2015年5月在韓國發生爆發。據統計,截至2017年,全球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2100多例MERS病例,其中至少730多人死亡;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病毒(SARS-CoV)俗稱“非典”,2002年在廣東爆發,2002-2003年非典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8000多人的感染,最終770多人死亡;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2019年12月在武漢爆發,在全球範圍內已造成16.5萬多人感染,且國外病例還在不斷劇增,已造成全球大流行。

什麼因素會影響病毒的長期存在?

與其他冠狀病毒相比,新冠狀病毒病毒能否長期存在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毒力和傳染力?

有學者表示,病毒的目的不是爲了殺死宿主,而是爲了繁殖自己,如果快速殺死宿主,病毒就不能世代繁殖、進化……因此,病毒的毒力過強實際上不符合病毒的意義。

高山提出,第一、第二類中已知病毒的種類和宿主的種類很少,毒力過強,長期與宿主共存難以滅絕的可能性很高。第三類病毒力弱,經過長期進化可能在宿主中長期存在。

新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比SARS病毒強,潛伏期長,症狀輕,有利於病毒的傳播,同時新冠狀肺炎的死亡率低。

根據高山的說法,SARS病毒和新冠狀病毒屬於第二類病毒。根據目前的數據,新冠狀病毒的傳染力比SARS病毒高,但毒力還不如SARS病毒。

變異能力?

毒力和傳染力可能會影響病毒的存在時間,但病毒會進化。

科學家認爲,病毒在變異和進化過程中將向低毒性和高傳染性發展,因爲這有利於病毒本身的繁殖。

2019-nCoV是一種單鏈RNA病毒,單鏈RNA病毒的特點是變異性能特別強,因爲雙鏈病毒還可以出現兩鏈互補,可以相互檢測,所以相對不容易變異。

但高山表示條形碼序列保守性強,不易變異,因此即使新冠狀病毒變異,也不太可能進化爲第三類病毒。

未知的自然宿主?

不論是SARS-CoV、MERS-CoV還是2019-nCoV,其實最早都是在蝙蝠身上發現的。而且大家別忘了,埃博拉病毒最早也是在蝙蝠身上發現的……

此外,近期有研究發現,在穿山甲體內存在與新冠病毒高度類似的冠狀病毒。高山提到,雖然穿山甲未必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但仍要高度警惕潛伏在其他野生動物身上的“新對手”。需要加強對攜帶危險病毒的山甲等野生動物的研究和監視。

實際上蝙蝠的生存環境和人類本來就有很大的不同,蝙蝠長成這樣,儘量告訴我不能吃。但是,也有必須吃蝙蝠的人,很多病毒在蝙蝠身上可能沒有那麼高的死亡率,到了人身上死亡率就會變高。

但爲什麼出現在人類中?因爲人類破壞了自然規律。

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如亂伐、開採、吃野生動物等,實際上侵犯了屬於野生動物的領土,這些病毒也感染了人類。

人應該如何與病毒和諧共處?

從人的角度來看,這些病毒微生物是可怕的,甚至是致命的。但換一個角度來講,它們在自然界中的存的重要意義也許就是平衡生態,只是陰差陽錯地被釋放在人類當中。

科學家表示,其實這些微生物來到地球上已經超過了34億年,它基本上分佈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只是人類看不見,就常常忽略它們的存在。而今天的現代人(從農業社會開始算)僅存在1萬年。人類只不過是萬千生命當中,非常年幼和渺小一個種羣。

論在地球上的資歷輩分,誰應該對誰的棲息地更好地尊重?值得我們反省。

人類的行爲不僅要考慮人類的倫理,還要考慮整個動物界、整個生態的倫理。充分尊重自然界的生命,才能真正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