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常識 > 生活疾病 > 沒有必要打開胸部!換瓣手術有新招 微創切口只有3毫米

沒有必要打開胸部!換瓣手術有新招 微創切口只有3毫米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峯教授

沒有必要打開胸部!換瓣手術有新招 微創切口只有3毫米

今年70歲的劉伯,由於主動脈瓣狹窄,急性心力衰竭反覆發作,如果不更換主動脈瓣,劉伯的生命就險了。本以爲換瓣是大手術,劉伯沒想到自己不開胸就換瓣成功,手術創口只有3毫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峯教授團隊,爲劉伯實施導管主動脈瓣置入(TAVR),這種先進的微創換瓣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使患者免受開胸痛。最近,劉伯回院的複查結果顯示,心臟功能指標非常好,一直存在的胸腔積液也因心臟功能改善而被清潔吸收。

以微創代替開胸,手術切口僅3毫米

王景峯教授表示,劉伯多年前出現了主動脈瓣狹窄,同時患肺氣腫明顯消瘦等,家屬擔心手術風險和術後康復,不能接受開胸換瓣的治療方式。在過去的兩年裏,劉伯的心臟功能明顯惡化,躺下會引起憤怒,睡眠不穩定,急性左心衰反覆發作。最近劉伯急性左心衰發作特別頻繁,疾病發展到了末期。4月中旬,劉伯一家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尋求進一步治療。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全國首家採用疑難心血管疾病多學科會診(MDT)模式的醫院。劉伯住院後,王景峯教授組織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心臟超聲科、輻射科、重症醫學科等專業人員進行MDT,專業人員一致建議實施換瓣術。心血管內科聶如瓊教授、林永青主治醫生和張海峯副教授仔細評價後,確認劉伯的情況適合TAVR,開胸手術和TAVR都可以考慮。充分理解兩種術式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後,家人慎重考慮,決定接受TAVR這種微創換瓣術式。

TAVR是什麼手術?據王景峯教授介紹,TAVR的原理類似於傳統冠心病支架植入術,通常在大腿根部動脈開2~3毫米的切口,通過導管將特製的人工瓣沿動脈輸送到病變的主動脈瓣位置,通過機械擠壓將原瓣推向周圍,更換病變的主動脈瓣。

TAVR療效與傳統開胸手術相同,但無需開胸或體外循環,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獨特優勢,是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理想術式。”王景峯教授介紹。

劉伯住院期間,心血管內科團隊嘗試將他的心功能調整至更佳狀態,以更好耐受手術。無奈藥物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效果不佳,劉伯心的功能狀態沒有明顯好轉。王景峯教授和聶如瓊教授認爲劉伯多年來心力衰竭,藥物基本無效,繼續等待不能進一步改善心臟功能,反而增加了可能發生院內感染等不良情況,失去了手術機會。因此,專家隊立即決定儘快實施TAVR。

術後心功能指標提升91%,劉伯終於可以睡穩了

4月24日,王景峯教授再次組織MDT,心血管內科聶如瓊教授、心血管外科楊豔旗教授、鄭俊猛教授、華平教授、重症醫學科何志捷教授、麻醉科王飛副教授等相關學科專家參加會診,共同制定了周密的TAVR策略。同時,體外循環和ECMO(體外膜肺氧合)等應對併發症的一系列措施也準備好了。

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後,4月25日下午,專家團隊在心管室爲劉伯開展了TAVR手術。在王景峯教授指導下,手術由聶如瓊教授主刀,林永青主治醫師和張海峯副教授進行配合;心血管外科華平教授負責切開股動脈創造入路、麻醉科王飛副教授負責麻醉管理、鄭韶欣副教授負責術中評估心臟超聲、李國琪副主任護師等負責護理配合。同時,心血管外科楊豔旗教授則在手術室後備,以保障萬一需要開胸手術處理時可以即刻就位。

劉伯病情延遲時間過長,一般情況差,給手術帶來了很多困難。例如,主動脈瓣狹窄非常嚴重,導線通過面積僅爲0.5cm的主動脈瓣口的主動脈非常迂曲,人工瓣膜多次彎曲通過扭曲的主動脈的劉伯體重過輕,麻醉藥量需要慎重……儘管有這麼多困難,手術隊伍以豐富的經驗和優秀的技術分解,整個手術過程有條不紊,瓣膜定位準確。瓣膜釋放擴張後,劉伯心功能和主動脈瓣狹窄相關血流動力學參數立即有顯著改善。經歷3個多小時後,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術後第一天,劉伯已經從麻醉中甦醒,不需要繼續在重症醫學科監護。術前不能平躺的劉伯,術後終於可以平躺睡覺了。術前加強藥物治療均無法改善劉伯心功能,術後反應心功能檢測指標提高91%!這說明經過TAVR,劉伯主動脈瓣狹窄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大大改善了心臟功能。

術後一個月,劉伯回到醫院時,說自己不用吸氧睡覺,可以好好睡覺!檢查結果顯示,劉伯心功能指標非常好,一直存在的胸腔積液也因心功能改善而吸收乾淨。據王景峯教授介紹,TAVR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微創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成熟術式。傳統開胸手術創傷大,手術風險高,很多患者由於高齡、心功能差、嚴重合並症等原因無法接受手術治療,TAVR技術的出現給這些患者帶來了希望。目前,全國只有少數大型心臟中心可以獨立開展TAVR,這表明我院心血管內科在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實力已經在國內領先。

TAVR手術團隊照片(左三是王景峯教授,左二是聶如瓊教授)

心血管內科概要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成立於1958年,心血管內科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心律異常和冠心病介入診療訓練基地、心血管專科醫生訓練基地、心血管內科藥物臨牀試驗基地、廣東省心電生理和心律異常重點實驗室。

規模:3個病區、2個監護室(CCU)和3箇中心導管室(其中一個是雜交導管室),實際開放牀131張。現有醫生48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12人,中級10人,初級15人,中山大學首次名醫2人,國務院特別津貼教授1人,博士學位30人,博士生指導者11人,碩士生指導者23人,心律異常介入訓練指導者6人,冠心病介入訓練指導者5人。心血管內科年門診量16萬多人,年接受患者6000多人,年心臟介入量5000臺左右。

醫療技術:設有冠心病專業、高血壓專業、心律失常專業、心力衰竭專業、心血管診斷5個亞專業和心臟導管室、心電生理和心律失常實驗室2個平臺,可開展各種心血管常見病和急病診斷和心血管介入手術,包括人工心臟起搏器、埋藏式心臟反覆除顫器(IC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和CRTD)、永久心臟起搏電極拔除、冠心病介入治療、心律失常消融治療、主動脈腔內隔絕術和先天性心臟堵塞術等,手術成功率高、發展率高、國內無效、發展協助心胸外科成功開展心臟移植手術,是國內首次開展心血管疾病多學科合作(MDT)會議的中心。

科研業績:近年來獲得國家自然基金32項(其中重大研究計劃培養項目2項、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衛生計劃委員會臨牀重點項目、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廣東省自然基金項目(包括重點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包括重大特別項目)等項目140項,總額約4600萬元。發表SCI論文180多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

(記者:通訊員:張陽、劉昕晨、張海峯)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