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用品 > 性格養成 >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很多的孩子喜歡講條件,家裏人一起吃飯,小朋友霸道地說:“我先吃,你們都別動。”一開始,爸爸媽媽寵孩子,也就“乖乖”等他吃完。 沒想到,小朋友現在變本加利,只要不等他吃完,家裏人誰都不能動筷子,否則就哭鬧不止。 最近又出新招,上幼兒園非要爺爺揹着去不可,否則就在家哭鬧、打人,不去幼兒園。 如此“小霸王”做派,讓父母實在苦不堪言。 當孩子跟你講條件,究竟該“順”還是該“管”?除了無限退讓,或者“暴力矯正”,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下面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分享寶寶在自我意識強大的時候,喜歡講條件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應對,怎麼做更正確。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孩子西化講條件好不好?

孩子頻繁講條件,是在提醒父母注意以下幾點 孩子可能在模仿你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家庭是接觸的第一個“社會”,孩子說話、做事的方式都必然從家人身上學習而來,如果一個家庭裏,家人的交往方式是講條件的,孩子也變自然而然的學會了這種方式。特別是0-6歲階段的孩子,大腦正處於活躍的黃金時期,模仿和吸收能力十分驚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行爲。也許,你可以檢索一下,這樣的對話是否也常常在你的家庭中出現:
 ●你今天好好練琴,晚上就帶你去吃必勝客;
●這學期如果你考到班上前3名,
假期就帶你去英國玩;
●你這周不再課上搗亂,
●週末就允許你打兩個小時的電子遊戲。當父母習慣以這種偷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按着自己的意願練琴、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時……,孩子也同時學會了同父母講條件,去換取自己想要的玩具,遊戲時間等。
當父母雙方喜歡以“條件置換”的方式,來進行溝通時,在孩子的腦海中會形成:“想要的東西,可以用某種條件來獲得”的思維模式,因而,孩子也學會了與父母講條件。 正如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若家中人之舉動文雅,他(兒童)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時時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第2張

父母離孩子太“近”

了父母對於0-2歲的嬰兒的養育,大致分爲兩種:

一種叫做近端養育法。
這種養育法主張,父母應該在身體上接近孩子,經常抱孩子,和孩子接觸。
一種叫做遠端養育法。
這種養育方式習慣於讓父母與孩子保持一段距離——提供玩具,用手指把食慾喂到孩子嘴裏,跟孩子面對面地說話,而不是通過接觸進行溝通。

一項追蹤研究比較了來自喀麥隆的恩所人和來自雅典的希臘人的兒童教養法(希臘母親採用近端養育法,使用玩具的時間大於佔到一半),發現了近端養育法和遠端養育法的明顯差異:近端養育法將使學步兒童較少產生自我覺知,但會較多地順從。反之,遠端養育法可能培養出有較多自我覺知但較少順從的兒童。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第3張

也就是說,那些通過遠端養育法培養的孩子,更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所以,更多地與父母提出要求。而通過近端養育法培養的孩子,則更多表現爲順從。

無限度的寵愛不是愛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對爲人父母者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你知道用什麼辦法準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

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很多家長誤以爲愛孩子,就是無限制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孩子感受到家長無限地寵愛和關懷。事實上,當家長沒有節制、不加取捨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時,不僅剝奪了孩子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孩子養成“只要我提要求,父母都會滿足”的慣性思維。如此,孩子會不斷加碼、給家長提出更多的要求。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第4張

當孩子跟你提條件,該怎麼辦?

儘管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嬰幼兒階段,家長應該表示充分的尊重與重視。但這並不意味着家長應該無限度的滿足孩子的需求。過度的滿足會變成寵溺和縱容,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以及健全人格的養成。 當孩子頻頻向你提要求時,以下兩個方法,不妨一試。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第5張

用規則代替“條件”
如果孩子非常喜歡用ipad看動畫片,也許,你可以與孩子商議,每天一個小時的看動畫片時間,到點,就請孩子把ipad還給媽媽。我的一位朋友,給孩子規定,沒看ipad45分鐘,就需要停下來用15的時間,眺望遠方會讓眼睛休息,孩子則可以用ipad看兩個小時的動畫片,效果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規則制定,就必須按照規則來執行,否則孩子會以爲規則可以突破、可以商量、可以用其它條件來交換,規則本身就沒有了意義。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第6張
 
用耐心地解釋代替“交換條件”
如果孩子想吃冰激凌,請耐心的給孩子解釋,媽媽現在不讓你吃冰激凌,是害怕你吃了會拉肚子,而不是急於用“你吃餅乾”好不好來代替。
當把吃冰激凌的弊端告訴孩子,實際上是邀請孩子來自己做決策,把決定權還給孩子。這樣,除了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還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否則,當孩子接受了“餅乾”來取代“冰激凌”,孩子會認爲不吃冰激凌吃餅乾這件事情,是因爲母親擔心自己拉肚子,是爲母親做的。長久下去,會讓孩子在不自覺間形成“我是爲了母親才這樣做的”意識,這樣,不利於培養的孩子的責任感及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孩子喜歡講條件怎麼辦 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 第7張

所以,當孩子開始學會與你講條件,並頻繁地用講條件的方式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家長應該敏感地覺知,這既是孩子形成自我覺知、自我意識發展地必經階段,給予充分地尊重,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把“講條件”當作與父母談判的方式。 耐心地與孩子溝通事情的利弊,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並教會孩子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後果。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尊重自己,也尊重父母,並開始漸漸懂得:只有自己,纔可以爲自己負責。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