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 該如何告訴孩子有關死亡的事情

該如何告訴孩子有關死亡的事情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死亡是一種消失,永遠的消失。因爲不復存在,所以它總能讓人感到極度的恐懼。雖然人們也知道,那是一種必然的結局,卻希望那是遙遠的,遠到不願去想它,極力迴避它。

該如何告訴孩子有關死亡的事情

但活在如今這個世界上,變數真的是太多了。報紙版面上充斥着的車禍、兇殺、聞所未聞的疾病,並不都是虛構出來而聳人聽聞的,它們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事件。

而我發現,我這30多年的人生一路走過來,對於死亡的恐懼與理解也在悄悄地變化着。年少時輕狂,覺得死不過是肉體的離開,可以與戀人一起等待下一次的輪迴;終於成熟有了自己的家庭,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常常會在夜裏凝視着他,那稚嫩的小臉上透着那麼多的無助。我想,除了我,還有誰能這般愛他,如果我不在這個世界上了,這幼小生命的生存,僅靠自身的力量,又該面對多少艱難!我發現自己更加懼怕的還是,有一天,因爲疾病,或者因爲偶然的原因,我如何面對他的離去。這懼怕像噩夢一樣纏繞着我,使我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甚至很有些後悔:何必誕下這樣的生命,讓我終日難以解脫呢?

我活在無盡的恐懼中,如此惶惶度日。

沒想到的是,他原來比我更害怕失去我。有一天,我病得很重,一直躺在牀上,他站在牀邊問:“媽媽,你病了嗎?”我說:“是啊,媽媽要死了。”沒想到,他突然放聲大哭起來:“媽媽你別死!媽媽你別死!”那一刻,我不知道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他所理解的死是怎樣的?但是我至少已經知道:他明白,我的死就是離開他。兒子無助的哭泣讓我猛然意識到,若我有一天真的突然從他眼前消失了,對他的心靈該是一種怎樣的傷害!我應該爲他做點兒什麼了。

在日本,以前也是非常忌諱談到死亡,但是新一代的父母就不那麼想了,於是一些關於死亡教育的書籍出版了,而且賣得還很不錯,我翻譯並介紹到中國來的《再見了,艾瑪奶奶》就是我精心挑選的一本。

這本書通過一隻貓的眼睛,用一張張照片記錄了一位老奶奶從得知自己患了絕症到安靜地死去的過程。奶奶的樂觀與堅強告訴我們及孩子,死亡並不可怕,死亡的瞬間是平靜且安詳的。如果我們當父母的自己就能很好地理解與接受死亡的必然來臨,那樣對於自己的離去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就會更少一些。我們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孩子,不要隱瞞事實,因爲孩子憑他們的本能其實是能夠感覺到有什麼重大事情發生了的。

“兒童的死亡認知”課題研究專家就曾指出:3歲至5歲的孩子通常會認爲,死是到了另一個新的環境,他們還無法區分活着和“生命的消亡”有什麼不同;5歲至9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死亡,但他們會覺得,那種事情離自己很遙遠,只是一種難以預料的不測,與自己並沒有關係;9歲以上的孩子卻開始意識到,死亡同樣會降臨到自己身上,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還知道,死亡就是肉體生命的消失。

中國對於兒童死亡認知的教育還幾乎爲零,而西方則很早就開始了。當然,孩子年齡的不同,讓他們瞭解死亡的方式也應該不同。美國有一本書叫《一片葉子落下來》,發行量已經超過1800萬冊,非常適合3歲至9歲的孩子。這本書從一片葉子由春天的綠,到夏天的最爲生意盎然,到秋天的紅橙,最後枯萎,離開樹枝,歸於大地的過程。告訴孩子,死亡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美與平靜,我們爲什麼要害怕死亡呢?我們應該像那片葉子一樣,因爲自己曾經是樹的生命的一部分而感到驕傲!

那天,我給兒子從頭到尾讀了這本書,讀得非常深情。讀到秋天來了,樹葉開始紛紛議論死亡時,兒子說:“媽媽,我害怕自己會死。”他纔剛剛3歲,似乎已經比同齡的孩子更早具有了關於死亡的意識。而等讀完整本書,我問他:“你還害怕死嗎?”他說:“不了,因爲冬天去了,春天又會來了。”聽他這樣說,我很欣慰,因爲,當我有一天不得不離他而去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兒子,媽媽就像那片葉子一樣,化爲了泥土,等春天樹葉發芽,你就知道,媽媽又回來看你了,你可以經常在樹下玩耍,媽媽就在樹上陪伴着你呢。”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