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指南 > 娛樂 > 學生時期有過哪些外號 怎麼看待學生給學生起外號

學生時期有過哪些外號 怎麼看待學生給學生起外號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在學生時期都有自己的外號,有的因爲長相有的因爲姓名,那麼要怎麼看待起外號這種現象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學生之間互相起外號的情況吧。

學生時期有過哪些外號 

學生時期有過哪些外號 怎麼看待學生給學生起外號

姓周 膚色有點黑 所以叫周黑鴨

比較胖,被叫胖胖

蛋蛋 因爲老師把我的名字李聃念成李蛋

長得太高了,被叫長腳

扁嘴子。(河南人才能懂的方言。)

姓柘(zhe),因爲不認識,一直被叫成拓( tuo)

杏仁和盈盈 大概因爲我姓任吧

名字讀快了像“雞爪爪”

因爲力氣大,被叫威猛先生

大頭和茉莉姐 (大頭是因爲真的腦闊大 茉莉姐是因爲真的非常愛喝益禾堂的茉莉綠茶)

阿狗 因爲之前跟班裏同學連麥 結果我家狗在旁邊一直叫 然後就被狗哥狗哥的叫了三年

名字裏有個琪字 被叫象棋 五子棋 飛行棋 …

學生時期的外號“榴蓮”,只是因爲姓名前兩個字和“榴蓮”諧音,於是就這麼一路被叫了過來。大學畢業後,也就沒有啥外號了!

於大腚???

害 初中剛開學 軍訓時候 班裏一個男同學給起的 可是我屁股也不大啊

小學的時候唐老鴨,傻大個

中學的時候唐老鴨

大學的時候趙傻叉,趙紅日,企鵝妹妹

怎麼看待學生給學生起外號

學生時期有過哪些外號 怎麼看待學生給學生起外號 第2張

對於我們已經過來的人肯定對於過去的外號都是一笑了之,而家長應該格外注意自己的小孩被起外號,因爲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帶有嘲諷意味的外號。

首先,要教會孩子區分綽號的性質,對不同的綽號做出適當的反應。

一個綽號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好是壞,其實孩子是有一個簡單的判斷的。

湖南衛視《少年說》曾帥三個兄妹,姐姐叫曾好,他叫曾帥,妹妹叫曾可怡,連起來就是真好,真帥,真可以。 同學叫他真帥,並嘲笑他的名字,而他說:“我覺得名字就是爸爸媽媽給我們的祝福,不應該去嘲笑別的名字,所以我爲我的名字而感到驕傲。”

孩子被取了綽號之後,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區分善與惡,讓孩子自己決定應該作何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不喜歡家長直接介入他的交際,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提供方法,讓孩子自己解決。

家長可以先引導孩子與起外號的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告訴對方起外號是一種不尊重其他人的行爲,是不可以這樣做的。如果對方知道這是不禮貌的行爲而停止亂叫外號行爲,就說明對方的本質是善意的,如果對方並沒有停止,那麼就需要進一步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分析,並加以疏導。

學生時期有過哪些外號 怎麼看待學生給學生起外號 第3張

孩子被取了綽號之後,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區分善與惡,讓孩子自己決定應該作何反應。

1、引導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陷或者缺點,讓綽號成爲他引以爲傲的標籤:

侮辱性的綽號,往往針對孩子的生理缺陷或者性格缺點。

《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小時候被取綽號“奔跑的傻子”,全鎮人都在取笑他。但他的媽媽卻鼓勵他跑步。

他因爲跑步,跑掉了腳上的支架,跑成最佳橄欖球員,跑成了越戰英雄,跑成了美國公路上的一道風景。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的大腦中存在一個“獎賞迴路”,如果我們做出一個行爲,立刻就能獲得好的反饋,大腦會鼓勵我們重複這一行爲,反之則要求我們放棄。

孩子因爲缺陷或缺點而被取綽號,作爲父母需要冷靜,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

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克服各種缺點,如果孩子取得與綽號相關的成就,那麼他就會越來越好,綽號會成爲他引以爲傲的標籤。

2、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稱呼別人的綽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母平日的語言習慣,影響孩子的日常用語,孩子的語言越不規範,在生活中,越更加主動的侵犯他人,爲他人起綽號。

有一次,朋友來家裏做客。朋友因爲頭比較大,綽號大頭,平時叫習慣了,來家裏我也大頭大頭地叫他。

朋友要回去的時候,兒子跟他說:“大頭叔叔,拜拜!”

被取綽號的孩子和取綽號的孩子的行爲,大部分還是從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而來。

3、讓孩子養成禮貌用語的習慣:

禮貌用語既能融洽談話氣氛,又是孩子修養的體現。

“您好”,“謝謝”,“對不起”……當孩子在平時交往中習慣了這些詞彙,那他就不會隨意給別人去綽號。而取綽號的人,也會因爲孩子的禮貌的詞彙而減少稱呼綽號。

4、讓孩子與取綽號的人真誠交流,防止綽號擴散

綽號的危害程度會隨着綽號的擴散而增加,要減少危害就要抓源頭,就是取綽號的孩子。

父母需要與孩子做深入溝通,教導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鼓勵孩子與取綽號的孩子進行交流。

當取綽號的孩子不再稱呼綽號時,孩子應該與之化敵爲友,避免二次傷害。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碰到各種各種的問題。

孩子被取綽號,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作爲父母應該更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而不要只提供物質生活。

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責任。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