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早教 > 新生兒 > 新生兒護理

新生兒護理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在媽媽肚子裏待了這麼久的小傢伙終於出生了。看着這個嬌嫩的小生命呱呱墜地,媽媽們又開心又着急,真怕照顧不好一不小心就弄傷了他。新生兒護理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問題呢?
新生兒護理
嬰兒體溫

對於嬰兒的體溫問題,很多家長都十分在意,發現寶寶的體溫有任何波動,都會擔心寶寶生病了。那麼,關於嬰兒的身體溫度,家長們需要了解什麼呢?

首先,嬰兒的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個相對恆定的數值。絕大多數嬰兒的體溫都在36.5-37.5度之間波動。

其次,和成年人相比,嬰兒的新陳代謝更旺盛,一天中的身體溫度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比如早上尤其是清晨時,嬰兒的體溫會偏低,白天會高一些,最高的時候是晚上。

最後,測量嬰兒體溫的方式主要有3種,分別是腋下測量、口腔測量以及肛門測量。這三個部位測量出來的體溫也會有差別。通常,從口腔測體溫一般爲36.6度-37.3度;從肛門測體溫一般爲36.9度-37.5度;從腋下測體溫一般爲36度-37.2度。

如果家長在個嬰兒測量體溫時,發現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部位測量出來的體溫相差較大,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寶寶的體溫還在正常範圍內就基本沒事。

寶寶頭型

很多剛出生的寶寶頭骨比較軟,睡眠時間又比較長,若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頭骨容易被壓迫,很可能發生變形。寶寶的頭型雖與智商發育沒有直接聯繫,但嚴重的頭型變形會影響頭圍大小、骨縫閉合以及前後囟門閉合,進而影響寶寶的智商。

寶寶正常發育的頭型多爲圓頭,當然也有的寶寶天生呈扁頭型。在寶寶頭骨還未發育成熟前,有必要及時調整寶寶的睡姿,矯正頭骨發育,讓寶寶的頭型按正常狀態發育,從而長出漂亮頭型。

寶寶幾個月可以豎着抱

嬰兒生長髮育的特點是頭大、頭重、骨骼的膠質多,肌肉還不發達,肌肉力量較弱。因此,1個月的嬰兒只能稍稍擡頭片刻,3個月時頭才能初步直立。由於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1~3個月的嬰兒不能較長時間支撐頭的重量。因此,抱1~3個月的嬰兒的姿勢是很講究的,關鍵是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1~2個月的嬰兒,主要是平抱,也可採用角度較小的斜抱。平抱時讓嬰兒平躺在成人的懷裏、斜抱時讓小兒斜躺在成人的懷裏。不論是平抱或斜抱,成人的一隻前臂均要托住嬰兒的頭部。另一隻手臂則托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對於易吐奶的小兒則應採取斜抱,這樣可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

3個月的嬰兒主要採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時小兒向上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小兒採取直立抱時,有兩種姿勢可供選擇。一種直立抱姿勢是嬰兒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隻前臂上,成人的另一隻手攔住嬰兒的胸部,讓嬰兒的頭和背貼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種直立抱姿勢是讓嬰兒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隻前臂上,成人的另一隻手托住嬰兒的頭頸、背部,讓嬰兒的胸部緊貼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

抱嬰兒既要注意保護好嬰兒,還要抱得舒服,同時使嬰兒有安全感。抱起和放下的動作要慢要輕。

新生兒臍炎的護理

臍帶是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泄廢物的必經之道。出生後,在臍帶根部結紮,剪斷。一般生後7-10天臍帶殘端脫落。但是在斷臍的過程中卻會出現一些症狀,其中較爲顯著的症狀就是新生兒的臍炎。

臍帶血管與新生兒血液相連,新生兒臍炎是由於斷臍後,臍帶傷口處理不當,被細菌入侵、繁殖所致。輕者表現爲臍滲液、滲血或膿液凝結,此時如不及時處理,可發展爲局部紅腫,有膿液滲出,嚴重者紅腫明顯、膿液增多,臍窩內組織腐爛、有臭味,可有拒奶、少哭、發熱、煩燥不安等;細菌進入血循環可引起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預防及護理須家長共同參與:

1、家長鬚掌握常規的消毒方法,僅消毒表面是不夠的,必須從臍的根部由內向外環形徹底清洗消毒。

2、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氣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鬧時要檢查尿布有無溼,及時更換。

3、洗澡時,注意不要洗溼臍部,洗澡完畢,用消毒幹棉枝吸乾臍窩水,並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乾燥。

4、觀察臍帶有無潮溼、滲液或膿性分泌物,如有應及時治療,採用3%雙氧水徹底清洗臍部,消毒幹棉枝吸乾後再用95%酒精脫水,乾燥後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創面分泌物及化膿,並有止痛作用);炎症明顯者可敷上百多邦軟膏或按醫囑選用抗生素治療。

5、臍帶殘端脫落後,注意觀察臍窩內有無櫻紅色的肉芽腫增生,應及早處理,防止肉芽過長而延誤治療,可採用10%硝酸銀溶液燒灼治療。

6、注意臍茸、臍瘻、臍滲血或臍部蜂窩組織炎等,應及時處理。

7、遇到臍帶殘端長時間不脫落,應觀察是否斷臍時結紮不牢,有少量血循環,此時應考慮重新結紮。

8、避免在家中土法接生,剪刀不消毒或開水一燙,便剪臍帶,造成感染引致破傷風。

9、進行嬰兒臍部護理時,應先洗手,注意嬰兒腹部保暖。

新生兒痤瘡怎麼治

新生兒痤瘡多發生在剛出生後不久或2歲以內的孩子,發生的部位和青年人相似,也在面部的前額,下巴、兩頰等處,更有可能會在後背,新生寶寶的皮膚通常都很脆弱和敏感,所以如果發生新生兒痤瘡,估計很多家長都要緊張心痛啦,那麼新生兒痤瘡該怎麼治呢?媽媽網百科來告訴大家。

其實對於新生兒痤瘡,症狀輕者一般是不需治療的,幾周後便可自行痊癒,而症狀較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給予消炎、抗感染治療,家長們切勿自作主張,亂用皮質激素藥物,如皮炎平、膚輕鬆等軟膏,因爲長期使用可使皮膚萎縮,形成毛細血管擴張或毛囊炎,一定要到醫院去看醫生,讓醫生來選擇最適合寶寶的治療方法。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要學會如何去護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寶寶皮膚衛生。每天給寶寶用溫水洗臉,擦點嬰兒香皂,輕輕搓洗後衝淨,用潔淨柔軟乾毛巾吸乾臉上的水。

2.防止擠捏,適當治療。爸媽發現孩子面部長有痤瘡時千萬不可用手去擠捏。可外用硫磺製劑,以促使皮脂分泌暢通,出現炎性膿瘡時,點搽氯潔黴素痤瘡水液,可減少脂酸形成,消除炎症。如果感染嚴重,應在皮膚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3.媽媽要注意膳食平衡,少吃糖果及甜食,不吃高脂肪及辛辣食物,多吃些新鮮蔬菜及水果,這樣有利於乳汁的潔淨,孩子吃了這樣的乳汁,有利康復。

4.多讓寶寶喝白開水,不喂糖水或其它飲料,注意孩子大便通暢,防止便祕。

滷門

說到滷門,正確的叫法叫做滷門或者滷腦門,平時有的人還把它稱作頂門,滷門相當於新生兒腦顱的窗戶,它的位置在嬰兒頭頂的中間,剛生出來的新生兒,骨頭還沒有合縫,通常會比較軟,仔細觀察的話隨着微弱的呼吸還能看到滷門的跳動,所以,此時的滷門非常的微弱,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現在的新媽媽們因爲對滷門不太瞭解,所以一般表現的特別小心翼翼,不管觸碰、不敢清洗,以至於有些寶寶的滷門會產生很多的污垢,不過這些污垢隨着寶寶不斷成長會慢慢的褪掉。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