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 不僅要管好糖,更要管好“甜”

不僅要管好糖,更要管好“甜”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中國是食糖第四大生產國(位於巴西、印度、歐盟之後),第五大消費國(於印度、歐盟、巴西和美國之後),但就人均糖消費量來說,卻是很少的,每年僅消費8公斤(2006年數據),而全球水平是每年25~30公斤。也正是因爲中國人均糖消費量一直很小,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甚至沒有建議糖的攝入量。

不僅要管好糖,更要管好“甜”

不過,因爲中國人口基數巨大,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差別、城鄉差別都很大,生活水平和飲食習慣均有巨大差異,糖消費的“平均數”一般並不能反應實際消費情況。在經濟較爲發達的城市,糖的年消費量肯定遠遠不止7、8公斤那麼少,尤其在一些喜歡吃甜食的羣體中,如兒童、青少年和時尚青年,糖的消費量還是比較多的。

關於吃糖是否有害的,一直爭論不休。糖會不會使人肥胖?糖會不會造成糖尿病?糖會不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糖會不會使孩子多動?糖會不會導致齲齒?每一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觀點。這與支持者的學術背景不一、研究方法有限和是否結合實際生活有關。 實際上,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上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這樣的表態:“體重過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心血管病是第一位死亡原因,並且每年造成1700多萬人死亡。這是由若干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全球飲食轉向能量、脂肪、鹽和糖攝入量增加,以及由於現代工作和運輸工具的久坐不活動性質和不斷髮展的城市化使鍛鍊身體減少的趨勢”。由此可見,吃糖(或甜食)對肥胖的發生是有“貢獻”的,並進而與心血管病發生有關。也就是說,糖的害處不能孤立地理解,否則就很容易得出吃糖無害的結論。糖的害處應該和現在高脂肪、高能量、肥胖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認識。因爲一個嗜糖的人很難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對甜味的偏好與生俱來。只要仔細觀察嬰幼兒對糖的喜好程度,你就很容易得出這一結論。這是因爲人的味蕾中天生有很多甜味受體,對甜味比較敏感,甜味將通過神經傳導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人類普遍喜歡甜味。“甜蜜”、“香甜”、“甘甜”……無一不是美好的詞彙。糖在人類的意識變遷中,始終意味着美好、幸福和慾望。實際上,不單人類,絕大部分哺乳動物都喜歡甜味。

我們吃的水果和蔬菜當中含有一些天然糖,甚至純牛奶中也含有乳糖。但這些天然存在的糖顯然不足以滿足人類對甜的慾望,越來越多的食物在加工的過程中添加大量的糖類。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加工技術的進步,糖(甜食)成了一種隨處可得的廉價食物,如餅乾、飲料、零食、巧克力、冰淇淋、蛋黃派、糕點……。在糖和甜食高度大衆化的同時,有很多人已經成爲不折不扣的“嗜糖”者,他們對甜食,尤其是甜味零食和飲料的喜愛程度已經到了天天吃不夠的程度,無糖則不歡。

甜味是自然界能提供給我們味蕾感受的味道之一,糖本來也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之一,天然食物中的糖顯然是對人體無害的。但那些爲了製造或強化甜味添加到食物中的大量的糖呢?那些爲了追求更甜、更多甜而被濫用的糖呢?

“嗜糖”或嗜甜食有害的觀點很容易被誤解爲“吃糖有害”,再加上人類對甜味的天生喜好,要甜不要糖的時尚很快風行起來,並席捲全世界。糖被宣傳成健康的敵人,但“甜”卻一直是人類的朋友,這就給食品加工業創造了天賜的商機——“無糖食品”。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一些標示“無糖食品”的食品裏雖然沒有蔗糖、果糖等傳統的糖,但卻添加了澱粉水解物類(包括澱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等,是一類新式的糖)。更多產品選擇添加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如糖精、甜蜜素、安賽蜜、阿斯巴甜等。這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劑不利於健康,比如糖精可以致癌、阿斯巴甜可以引起短期頭疼、甜蜜素和安賽蜜可干擾神經系統等——當然,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範圍和劑量使用是“無害”的——姑且不說超範圍、超量添加甜味劑的現象並非個別,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所吃的大部分食品都是根據“無害”(而不是有利於健康)的標準生產出來的,那麼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有害的!於是,我們看到這樣的怪現狀:因爲擔心糖的害處,又不想放棄甜,人們只好選擇人工合成的甜味劑(無糖食品),可這些甜味劑對健康的危害與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想靠無糖食品來實現“要甜不要糖”的努力其實是徒勞的(如果不說適得其反的話),人們因爲擔心一種不健康(糖多有害),從而陷入到另一種不健康(人工合成甜味劑有害),這真是天大的諷刺。看來,僅僅注意到“嗜糖”或嗜甜食有害是遠遠不夠的,更要認識到“嗜甜” 的害處,不要那麼多“甜”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嗜甜”,不論其甜是來自糖還是來自人工合成甜味劑,總是有害的。排斥糖而選擇人工合成甜味劑的時尚只是便宜了食品加工業而已,於大衆健康並無益處。

“甜的管理”主張多選擇自然的甜味,如水果、蔬菜、蜂蜜等天然食物中的糖,少選擇添加大量糖製作的甜食,如甜點、零食、糕點、飲料等,更要少選添加各種人工合成甜味劑的加工食品——不管它是不是以無糖食品的名義出現。添加的糖也好,人工合成的甜味劑也好,也許可以做到“無害”(符合有關衛生標準),但絕對不是“有益”。我們的身體健康不能只靠“無害”的食物,更需要“有益”的食物。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