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常識 > 婦科疾病 > 產後如何護理外陰呢 3大產後護理要訣要牢記

產後如何護理外陰呢 3大產後護理要訣要牢記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產後會有些產婦因爲會陰問題來醫院就診,我扼要的介紹一下,對坐月子期間的產婦有些幫助。

對於一個產婦從解剖關係上講,會陰部前有尿道,後有肛門,中間有陰道,都會有排泄物從體內排出。胎兒無論經過何種方式分娩後,母親都會有惡露排出。產褥期間體內存留的水分以褥汗和排尿的形式排出體外。會陰部在兩腿中間不通風,因此產後對會陰處的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產後如何護理外陰呢 3大產後護理要訣要牢記

胎兒胎盤娩出後,子宮便開始復舊,一方面縮小子宮的體積,另一方面可以壓迫子宮的血管停止出血,這時陰道就開始有惡露排出。

一、產後會陰處的變化:

1、陰道

分娩後不久的陰道壁呈青紫色,有些腫脹,沒有褶皺。陰道也是在分娩之後就開始恢復,腫脹日益緩解,陰道壁的鬆緊度也將恢復。在產後1周左右,陰道內恢復到分娩前的寬度,在產後4周左右,再次形成褶皺,基本上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是,一旦之前有過分娩經歷,陰道則無法完全恢復,要比分娩前略微寬一些。

2、外陰部

自然分娩的產婦,在分娩時會陰會發生壓迫、撕裂產生水腫、疼痛等症狀,產後數日會消失。有些產婦會陰部和產道較窄小,自然分娩可能引起會陰撕裂受傷,醫生一般會建議這種產婦做會陰側切。側切後的產婦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和護理,防止傷口感染。外陰部也是自分娩後不久就開始恢復,腫脹也開始緩解,並恢復到原來的鬆緊度。聚積的色素在產後6~8周內慢慢消退,最後略微有些殘留的痕跡。骨盆底部肌肉羣的恢復需要較多的時間。一般需要4~6周才能恢復到孕前的狀態。

輕度的撕裂往往在產後1周左右得到恢復,而比較深的會陰撕裂或較大的裂痕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痊癒。

3、惡露

在產後5、6天內,子宮蛻膜便會開始壞死、脫落。這些壞死組織和血、上皮細胞及細菌混在一起排出陰道,稱爲惡露。

產後第一週,惡露的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蛻膜組織,稱爲紅色惡露。血性惡露持續三到四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爲漿液惡露。一週以後至半個月內,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爲淺紅色的漿液,此時的惡露稱爲漿性惡露。漿液惡露持續十天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爲惡露變爲白色惡露。半個月以後至三週以內,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惡露變得黏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爲白色惡露。白色惡露持續三週乾淨。

4、惡露異常

每個產婦持續排惡露的時間不同,正常產婦約3周左右乾淨,如果產後2個月以上惡露仍淋漓不淨,則屬於惡露不淨。常見的原因有子宮腔感染、子宮腔內有妊娠物如胎盤、蛻膜等組織遺留、子宮復原不全。

如果分娩一個月後惡露不淨,同時伴有臭穢味或腐臭味,或伴有腹痛、發熱,則可能是陰道、子宮、輸卵管、卵巢有感染;如果排出惡露量日漸增多,顏色逐日變紅變深,或出現瘀塊,或有子宮出血、陰道創傷,或有感染髮生等,以致惡露持續不淨時,都要引起足夠重視,並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確保母體產後的健康。

如果發現血性惡露不見減少,顏色新鮮,應想到是否有胎膜殘留、子宮收縮欠佳、剖宮產子宮切口、會陰側切或陰道裂傷有感染存在。當有感染時產婦會有體溫升高,惡露會有腥臭味,剖宮產子宮切口處有壓痛;子宮收縮不好時子宮摸起來稍軟,子宮較大;當胎膜或胎盤殘留時,出血會較多,有時會流出組織物。發現惡露應注意觀察,並及時安慰產婦,建議到醫院看醫生。

產後如何護理外陰呢 3大產後護理要訣要牢記 第2張

如果產後第一天,惡露累計量超過500ml(24小時內),便可診斷爲是產後出血,需要在醫院進行必要的治療。

5、小便:

產後要及時小便,以免因爲尿瀦留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產後出血。產後由於體內水分較多,飲食中湯水較多,產婦小便次數會增加。產婦憋尿容易發生尿路感染,應該注意每3-4小時解小便1次,出汗較多,應注意多喝水,尤其夏季更應多喝水。

6、大便:

產後正常飲食後很快產婦大便就能恢復正常,有時一天中會有大便次數增加的現象。剖腹產後,由於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泄,易造成尿瀦留和大便祕結,故術後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由於剖宮產不同於婦科和外科的手術,不觸動腸管,不影響飲食,產後6小時不能大量進食是因爲麻醉的原因,6小時之後,儘快進食可以促進排氣和下奶。

二、產後會陰處的護理:

1、會陰護理:

保持會陰清潔,注意每日清洗會陰。因爲會陰處在兩大腿之間,密不透風。加之產後惡露、小便、大便、汗水混合一處,極易發生感染。應該經常更換會陰墊,每日清洗會陰,經常洗澡,保持會陰部清潔,發癢時不要搔抓,更不要用不潔淨的物品擦洗。

2、護理自然分娩後側切傷口:

(1)產後當日在醫院護士會進行會陰沖洗,把分娩時污染的會陰清洗乾淨。以後注意大小便完及時用清水清洗,大便完後要往側切的對側擦,以免污染傷口。通過每日的清洗,保持會陰清潔,促進傷口癒合。

(2)側切傷口會有水腫、淤血,當有水腫和淤血時需要用硫酸鎂紗布溼敷,或者用冰袋冷敷,但時間都不能超過半小時,再進行更換。

(3)分娩後最初幾日要注意有無肛門墜脹、便意。如有肛門墜脹或便意,應該考慮有會陰血腫的可能,或者有縫線穿過直腸壁的可能,要及時與醫生溝通,請醫生及時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4)如果會陰側切有外縫合絲線,則需要在產後4天拆除縫線,拆線前會陰傷口會有緊繃的感覺,拆線後會較輕鬆。有些人對腸腺等異物不易於吸收,過一兩週後,會有腸腺在會陰口和切口附近慢慢頂出膿皰,這時不用怕,到醫院請醫生剪開取出就可以了。

(5)會陰傷口因組織較厚,癒合過程中會有疼痛的感覺,因此平坐時,尤其餵奶時,可以稍微擡着左側,臀部下墊一軟墊,以免傷口疼痛。

(6)產婦陰道分娩如有會陰裂傷或側切傷口,最要緊的是防止傷處感染,產婦做好排便、排尿後會陰部的沖洗消毒,勤換護陰墊,保護傷處不被污染。如看到傷口有紅腫、疼痛加重,體溫升高(37.5-38.℃),或有疼痛點,有小膿包,應及時就醫。

(7)爲促進會陰部傷口癒合,可採用將清水燒開倒入寬大的潔淨盆中,水溫涼至41-43℃時讓產婦坐浴,每日1-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有條件也可用紅外線治療儀進行局部照射,方法:產婦平臥,兩腿屈膝分開,上面遮蓋好,注意保暖,照射距離30-50釐米,溫度感覺舒適爲宜,要勤觀察詢問,避免燙傷。照射時間每次20-30分鐘,每日兩次。臥牀休息時,可不穿內褲,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通風,排便後,用潔淨溫水沖洗後自然晾乾。

3、產後操:

分娩後下肢疲勞,做操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促進盆底肌肉恢復,避免子宮脫垂和陰道壁膨出。

(1)雙腿操:促進下肢循環。

產後如何護理外陰呢 3大產後護理要訣要牢記 第3張

做法:面向上平躺,雙腿曲起,雙手放在腹部。仿照大便時的要領。提肛然後放鬆,每次20遍,每日3次。

(2)骨盆和肛門操:促進陰部和會陰的恢復。

做法:面朝上平躺,腿、胳膊自然伸直,然後兩腿交替向上慢慢擡起,放下。每次5遍,每日3次以不勉強爲限。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