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常識 > 用藥指南 > 抗生素五大類代表藥 有不良反應不代表藥是假冒

抗生素五大類代表藥 有不良反應不代表藥是假冒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對症治療,孫先生病情好轉。但他心中一直有個結:莫非醫院給我用了假藥、劣藥?藥品監管機構接到孫先生的舉報後立即介入調查,結果證實,醫院給他用的藥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藥品,醫生用藥也非屬不當,患者出現的症狀屬於藥物不良反應。

抗生素五大類代表藥 有不良反應不代表藥是假冒

得到這個結論,孫先生很不服氣:"不是假藥,我爲啥會有不良反應?"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專家解釋說,藥品能治病,也能產生不良反應。我國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定義是:藥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其中不包括用藥不當或超劑量用藥引起的反應。也就是說,經過嚴格審批、檢驗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況下,也可能在一部分患者身上出現不良反應。專家指出,藥品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有非藥品因素和藥物因素兩類。前者包括年齡、性別、遺傳、感應性、疾病等,後者包括藥品本身的毒副作用、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等。這些因素正是藥品不良反應不可預測的原因。同一藥品的不良反應,在不同人羣中的表現可以有很大差別:有的人是這種反應,有的人是那種反應;有的人反應較輕,有的人則反應很重。據報道,藥品不良反應在住院病人中的發生率爲10%~20%;住院病人因藥品不良反應而死亡的佔0.24%~2.9%。有人問,爲什麼現在出現藥品不良反應的人越來越多了?爲什麼有的人原來對某種藥品並無不良反應,後來卻出現了不良反應?

專家認爲,藥品不良反應的比例上升可能與人們接觸化學物質的種類增加有關。另外,人體原來可能沒有接觸過某種藥品,體內沒有對這種藥品的抗體,就不會發生過敏反應;在接觸過這種藥品後,身體裏產生了抗體,再遇到這種藥品,就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另外,有些人發生

過敏反應,主要是對藥品裏的雜質、輔料、添加劑過敏,而不同廠家採用不同的生產工藝或生產設備,使用不同的輔料、添加劑或產品所含的雜質不同,也可能導致藥品不良反應。

執業藥師建議:比如像普通的感冒,在購買非處方藥時,選擇以前服用、證明確有一定療效的藥品,應該是穩妥的做法。如果"要聽藥店的",就必須聽藥店職業藥師或從業藥師的推薦。因爲雖然一些藥店的店員也都進行有關藥品知識方面的培訓,但其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店員的推薦不比藥師介紹或自己憑經驗購買來得穩妥。

但是,不管是聽藥店的,還是聽自己的,都不要忘記聽"藥品說明書"的。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上的適應症、用法、用量、禁忌,纔是安全之道。

因此執業藥師建議,買非處方藥的程序應該是:1、對病情進行自我判斷;2、到藥店相應的櫃檯或向藥師進行諮詢;3、請店員拿出要買的藥品的說明書仔細閱讀;4、最後確定所選藥品。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即便是治療同一種疾病的藥品,其價格也有高有低。那麼藥品價格與療效呈正比嗎?好藥不等於貴藥,對於病人來說,對症的藥纔是良藥,與價格沒有必然的關係。

舉例說,比如感冒發燒的病人需要輸液,有的醫生一開藥就是價格比較高的抗生素,而實際上比如因爲扁桃體發炎引起的高燒,首選用藥應該是青黴素。只是因爲青黴素價格便宜,有些醫院出於利益考慮沒有采用。這種現象在藥店也難免存在。所以,買藥時,不能被價格所迷惑,重要的是對症買藥。

選中成藥還是選西藥?

根據藥師的介紹,人們應該對中成藥與西藥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比如:中成藥的療效慢些,西藥的療效快些;中成藥的副作用小些,西藥則大些。另外中藥還有調理作用,被人們所看好。但是,買中成藥需要注意的是,急病急症如發燒,就不宜買板藍根等中成藥服用。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