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 剩菜致癌的辯證法

剩菜致癌的辯證法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必須簡單概述的話,三句話就能說明白:節儉是美得,經常吃剩菜不是好習慣,但說它致癌未免誇大其詞。但如果仔細審視這個問題,就得大費口舌,而且不可等閒視之。

剩菜致癌的辯證法

首先,要明確剩菜中新增了什麼物質,讓它與癌症扯上了關係。與現做現吃的“新菜”相比,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明顯增加。亞硝酸鹽本身沒有致癌性,但轉化爲亞硝胺(及其類似物)後具有致癌性。因爲這種轉化反應很容易在胃內(或許還有食物中)發生,所以人們直接擔心亞硝酸鹽的致癌性也是有道理的。

即使現做現吃的菜餚中也有亞硝酸鹽,剩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多,這是爲什麼呢?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硝酸鹽,肉類魚蝦組織中也含有硝酸鹽,烹製菜餚時加入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調料,然後硝酸鹽在一定條件下還原爲亞硝酸鹽。

請注意“在一定條件下”,剩菜就很符合這個條件,植物或動物組織被加熱破壞,儲存期間細菌繁殖,細菌使硝酸鹽還原爲亞硝酸鹽。而且,細菌越多,存放溫度越適合細菌生長,存放時間越長,則轉化的亞硝酸鹽就越多。

其次,要明確剩菜中“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增加了多少,是否足以令人擔心。有實驗機構檢測了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4種剩菜(冰箱4℃冷藏),6小時後(大致相當於中午剩菜晚上吃)亞硝酸鹽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炒青菜增加了16%,韭菜炒蛋增加了6%,紅燒肉增加了70%。18小時後(大致相當於晚上剩菜次日中午吃),炒青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幅非常大,比6小時增加了43%,紅燒鯽魚增加54%,韭菜炒蛋增加47%,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24小時後,發現4個菜餚中亞硝酸鹽含量繼續大幅增加。

但直到24小時後,這4個菜餚中亞硝酸鹽含量仍遠低於醃製蔬菜亞硝酸鹽限量標準(≤20mg/kg,GB 2762—2012)。結論是,剩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明顯增加,且剩菜存放時間越長則亞硝酸鹽增加越明顯。但剩菜中亞硝鹽含量一般遠低於醃製蔬菜,與其擔心剩菜致癌,還不如少吃醃製蔬菜,如鹹菜、泡菜、酸菜之類。

不過,如果誰據此認爲吃剩菜與癌症毫無關係,那就錯了。請往下看。

最後,要正確認識亞硝酸鹽的“致癌性”。這是最複雜的思辨,常會令人暈倒。亞硝酸鹽本身沒有致癌性,但較容易與胺類物質反應合成致癌物——亞硝胺及其類似物,稱爲N-亞硝基化合物(後文一律以亞硝胺代指之)。直接檢測食物中致癌物亞硝胺看似更有意義,但在實踐中卻很有難度,有相當一部分亞硝胺是在胃內合成的,幾乎無法檢測,所以實踐中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檢測、控制亞硝酸鹽。那麼問題來了,亞硝酸鹽合成亞硝胺亦受很多因素影響,雖然理論趨勢是亞硝酸鹽越多亞硝胺越多,但並不是正比關係,一種悲催的可能是亞硝酸鹽不多但合成亞硝胺較多。

再來看亞硝胺令人悲催的特性,像其他很多致癌物一樣,亞硝胺也能顛覆關於食品安全的流行看法“有害物質少吃點沒事,只要在規定限量以下就安全”。亞硝胺是“無閾值”致癌物,也就是說,即使很小很小的劑量也能致癌,並不需要達到某一劑量才能致癌。除非你一點也不接觸它,只要你遭遇它,不論劑量多寡,都有可能讓你患癌【你接觸越多,則患癌的可能性越大】,並不存在一個“安全限量”。

儘管相關國家標準上的確有亞硝酸鹽/亞硝胺“限量”標準,比如火腿腸中亞硝酸鈉殘留量≤30mg/kg(GB2760—2014),肉製品(肉類罐頭除外)亞硝胺限量爲3μg/kg(GB 2762—2012),但這些“限量”並不是真正的安全限量,即使低於這些限量,仍然會讓少數人患癌(倒黴蛋)。這些限量的真正含義可以解讀爲:在此限量之下,食用者中“倒黴蛋”比例較低。總而言之,你吃亞硝酸鹽/亞硝胺之後會不會得癌,主要拼運氣,並不完全取決於劑量大小。

總結一下,與現做現吃的菜餚相比,剩菜中亞硝酸鹽(會轉化爲致癌物亞硝胺)明顯增加,但其含量仍遠低於醃製蔬菜、火腿腸之類。既然醃製蔬菜和火腿腸都吃得,剩菜爲何吃不得?但讓人揪心的是,亞硝酸鹽/亞硝胺致癌性很強,即使很小的劑量(國家標準規定的“限量”之下)也會讓少數人成爲“倒黴蛋”(患癌)。如果你不想成爲倒黴蛋,除了拼運氣之外,就必須把亞硝酸鹽/亞硝胺攝入量降至最低,越低越好(因爲攝入量越高,倒黴蛋越多),一點而不吃最好(但零攝入是不可能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剩菜、醃製蔬菜、火腿腸、肉罐頭、肉製品之類含有較多亞硝酸鹽/亞硝胺的東西都要少吃或不吃。

補充一點,怎樣才能是剩菜中的亞硝酸鹽更少一點?首先,做好菜餚之後,開始吃之前就預先把“剩菜”留出來,避免筷子扒拉(相當於細菌接種,加速硝酸鹽轉化爲亞硝酸鹽)。其次,剩菜要放冰箱冷藏,持續低溫,抑制細菌繁殖,減少亞硝酸鹽合成。最後,吃之前要加熱,殺死細菌(不過,估計已經不會影響亞硝酸鹽產量了)。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