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常識 > 生活疾病 > 社交恐怖症漫談

社交恐怖症漫談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先生,女性,34歲,職員,上中學時,喜歡男學生,帥氣,學習成績好,但自己普通,成績平坦,自卑,不敢向對方告白,也不敢和他說話,平時遇到他很緊張,有這個男學生的時候自己的行爲不自然,逐漸發展到大庭廣衆下也不舒服,特別是在一羣人面前走路的時候,大家都很關注自己上課的時候也不能自主發言,被老師叫的時候很緊張,感覺自己臉紅,語言無倫次。之後,在去其他公共場所的時候也很緊張,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覺得別人盯着自己,很小心,誰也看不見,十幾分鐘的路程感覺像幾個小時那麼長。因此,我不敢出去,如果我能呆在家裏,我就呆在家裏,也不想和別人交往。這樣一直持續到現在。北京回龍觀醫院臨牀心理科在宏華

社交恐怖症漫談

李先生,男性,19歲,大學生。上高中時,同桌很喜歡在上課時小聲迴應老師講課的話,這讓他很反感。曾經和同桌溝通過幾次,希望他以後不要再回應老師的話,但同桌答應後,僅能維持很短一段時間,很快就舊態重萌。自己也總是對不起他,咳嗽、移動肩膀等動作暗示同桌,希望他能收斂,但同桌似乎沒有感覺到他的暗示,依然如此。這使他生氣,覺得同桌故意惹他生氣,自己必須更頻繁地做這些動作,同時後面的同學盯着他,大家都知道他做這些動作是不自然的,同時也覺得別人的咳嗽和胳膊等動作是針對他的之後,在公共場合,乘車、去醫院、在家等,每次有咳嗽、清聲等聲音臂等發展起來,自己也知道他們可能不是對自己的,但是無法控制這個想法,自己的一舉一動也不合適,擔心別人的意見

診斷標準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非常典型的社交恐懼症,那麼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社交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種,過度不合理地害怕社交場合(在公共場合吃飯、說話、派對、會議等,害怕自己做出尷尬的行爲等)和人際關係(在公共場合與人接觸,害怕與他人目光對視,或者與人相對時被審視)社交恐懼症必須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1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有強烈恐懼,恐懼程度不符合實際危險。

2必須在社交場合或與人接觸時會出現緊張、臉紅、出汗、口乾、心跳加速、頭暈、噁心、顫抖、全身甚至雙腳無力等不安症狀。

3有反覆或持續的迴避行爲,患者故意或強烈迴避社交場所,避免去公共場所和需要與人接觸的場所,長期關閉自己,嚴重影響社會功能。

4患者知道這種恐懼是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但由於無法控制,很痛苦。

病理心理機制

社交恐懼症多發生在青春期,只有少數發生在20歲以後。那麼它是如何形成的呢?社交恐怖症的形成對心理學派有不同的說明。例如,經典的精神分析理論和家庭系統理論認爲社交恐怖症的形成與童年未解決的俄羅斯浦斯衝突有關。孩子進入俄羅斯浦斯期後,愛慕異性父母,和同性父母競爭。如果孩子覺得異性的父母愛自己,異性的父母同時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你的父親(對男孩子來說)和你的母親(對女孩子來說)是我最合適的伴侶,你很好,母親(對男孩子來說)和父親(對女孩子來說)很愛你,但你還很小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異性父母接受,只是因爲年齡的關係,自己不能成爲父母的伴侶。孩子們會同意他們的同性父母,希望他們將來能成長爲像父親一樣的男人,嫁給像母親一樣的女人,或者成長爲像母親一樣的女人,嫁給像父親一樣的男人。這是俄狄浦斯衝突的合理解決。但假如兒童感到異性父母不喜歡自己,但同時又是誘惑性的,兒童就會一方面對異性父母充滿性的幻想,一方面會爲自己的幻想和衝動而內疚,會感覺到自己的所思所想或所作所爲是不適當的,同時因爲異性父母不接受自己而感到自卑,認爲自己是笨拙的,沒有魅力的。這就爲青春期發作的社交恐怖症埋下了病根。如在小吳的案例中就是這樣的。在小吳眼裏,她的父親很帥氣,也很有才華,但對自己和姐姐很嚴厲,很少誇獎她們,多是指責或忽視,她感到父親對姐姐還好點,尤其不喜歡自己。她的父親同時是水性楊花的人,多次出軌。小吳的的母親最終因爲無法忍受父親的行爲而離婚了。姐姐由父親撫養,自己和母親再婚。這更加深了吳先生認爲父親不喜歡自己的想法,她爲自己得不到父親的喜好而自卑。但是,因爲她的父親很有魅力,吳先生無意識地對自己戀愛的父親的衝動感到羞恥。青春期(中學時)吳先生遇到了喜歡的男孩,所有的潛在衝突都爆發了。她喜歡這個男孩,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她對自己喜歡異性的衝動感到羞恥,認爲這是不可接受的,其實這種來自俄羅斯狄浦斯期的亂倫禁忌。因此,出現了上述社交恐怖症狀。

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則認爲患者的症狀形成與父母強加的價值條件有關。所謂的價值條件就是個人爲了得到他人的讚許而把他人的價值觀念當成自己的生活準則。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對於幼兒來說,父母的愛和接納非常重要,父母愛自己,接納自己,自己就是好的,否則就是壞的。但是,並非所有的父母都無條件地接受和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往往有各種各樣的條件,或者對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例如,聽話,表現好,勇敢等。孩子做樣做,父母就會接受和愛他們。但是,這些要求往往與孩子出生的身體感覺不一致,身體感覺是一個人對事物的真實體驗和這種體驗能否滿足自我實現傾向的需要。兒童爲了得到父母的愛和接納,就會壓抑自己的機體感覺,轉而按照價值條件行事。而價值條件來自他人,不是自己經驗的結果,所以是教條和僵化的,不能隨着情況或處境的變化而變化,兒童就會出現適應不良的現象。一旦失去了機體感覺的指導,兒童就不知何去何從,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行事才能得到他人好的評價。第二個案例中的李先生就是這樣。李先生的母親從小就對李先生要求嚴格,管理他生活的各個方面,買什麼衣服都要聽母親的話。否則媽媽就會不高興,這是小李不希望看到的。因此,爲了得到母親的愛和肯定,李先生抑制了自己的身體感覺,幾乎完全按照母親的價值條件行動。因此,他很難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偶爾表達,就像他在同一張桌子上做的一樣,一旦受挫,他就會懷疑自己的行爲,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擔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是否不當,出現社交恐怖症狀。

治療

社交恐懼症需要綜合治療,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鹽酸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加入少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富馬酸喹硫等,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焦慮情緒明顯,也可以短期給予抗焦慮藥物治療。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對減輕焦慮引起的心悸、顫抖、恐懼引起的顫抖等反應有效。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方法有行爲治療、認知治療、精神動力方向治療、家庭治療等多種。

行爲治療可採用系統脫敏療法,同時給予社交訓練。也就是說,爲患者安排一定的社交狀況,最初是患者熟悉、不太緊張的情況,適應後逐漸安排不太熟悉的社交狀況,逐漸提高患者的社交水平,降低不安和恐懼心理。

認知治療:改變患者對自己的錯誤認知。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自我貶值對疾病起着重要作用。他們本來就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對自己要求過高,恨不能用自己優秀的口才和行爲得到所有人的讚揚和喜愛,這不可避免地會引起自我挫折,最後出現社交恐懼的症狀。因此,改變患者的錯誤認知可以起到治療的作用。

精神動力定向的心理治療是比較深層次的治療,經常需要很長時間,通過治療,患者逐漸理解自己症狀背後的潛意識衝突,提高自知和自覺察力,減輕症狀,完善患者人格。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