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常識 > 生活疾病 > 肛腸疾病常見的內外致病因素 如何預防?

肛腸疾病常見的內外致病因素 如何預防?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肛門腸疾病的發生因素很多,總之主要是內因和外因,生理因素、遺傳因素、排便習慣差、飲食因素、職業因素等是誘發肛門腸疾病的主要因素,常見的肛門腸疾病的內因和外因是什麼?

肛腸疾病常見的內外致病因素 如何預防?

內因:

解剖因素:肛門直腸部自身結構的特殊性,如肛門隱藏、肛門腺、肛門乳頭、直腸瓣和特殊血管結構。直腸靜脈中缺少了靜脈瓣,會導致血液易於瘀積。門靜脈系和腔靜脈是系在直腸下端,有許多靜脈叢和吻合枝,靜脈壁薄弱,對壓力的抵抗力減低,直腸粘膜下組織疏鬆,有利於靜脈擴大麴張,容易形成痔。

生理因素:結腸、直腸爲運送食物殘渣,存留糞便的主要器官,而食物經體內分解吸收後,殘渣中常帶有大量有害物質,長期滯留在結腸直腸中,可誘發腫瘤。

遺傳因素:因遺傳基因的缺陷,可產生多發性結腸息肉,p-j綜合徵(黑色素斑-結腸息肉病)等遺傳性肛腸疾病。

胚胎髮育異常因素:肛門直腸部是人體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內胚層與外胚層相互融合而成,如發育過程異常,可在肛門直腸部產生許多先天性肛腸疾病,如先天性無肛症、先天性直腸陰道(尿道)瘻、先天性巨結腸等。

外因:

不良排便習慣:上廁所時蹲下看報紙,蹲下和排便時間延長,肛腸內淤血容易誘發疾病。上廁所時吸菸可以緩衝大腦的排便反射,容易引起便祕。排便時用力過猛,有些人無論排便感覺是否強烈,盲目努力,只能給直腸肛門和盆底肌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和局部淤血,引起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排便異常:腹瀉和便祕均是肛腸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便祕是最大的禍根,直腸內長期滯留有毒物質不僅能誘發直腸癌,還會造成糞便堆積,影響血液循環。用力解除幹糞塊,必然會使肛門承受很大的壓力,產生淤血、腫脹、裂縫等一系列病理變化。腹瀉往往是腸道疾病的臨牀表現,腹瀉也能增加肛門局部感染的機會,產生肛竇炎、炎性外痔、肛周膿腫等疾病。

飲食要素: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規律和飲食品種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變化是理所當然的。如食物質量的精粗,蔬菜種類的改變與量的增減,蛋白質、脂肪、澱粉、纖維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攝人情況,都能直接影響糞便成分,引起肛門直腸疾病。長期飲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擴張,結腸功能紊亂,肛腸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全國普查資料說明,喜食辛辣者其發病率爲61.6%,喜飲酒者其發病率爲64.6%,均明顯高於總的發病率。

職業性因素:長期站立或久坐。由於直立或靜坐姿勢,肛腸位於人體下部,痔瘡靜脈迴流不暢。

慢性疾病:長期營養不良,體質虛弱,肛門括約肌鬆弛。長期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喘引起腹壓上升,盆腔淤血。慢性肝炎、肝硬變、腹瀉、結腸炎等是肛腸疾病的誘因。故在預防中應注重病人的全身狀態,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

日常生活如何預防肛腸疾病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以每日排便一次爲宜。大便時不要讀書,不要蹲得太久或用力太大。晨起喝一杯涼開水有助於防止便祕。

不要長時間忍受排便,避免習慣性便祕,減少硬糞對肛門管直腸的衝擊和撕裂傷。便祕患者平時多吃含纖維素成分多的蔬菜和水果,少吃辣椒、生薑、酒等刺激性食物,減少肛門管直腸的刺激。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不餓肚減肥。爲了保持肛門清潔,最好每天晚上睡覺前用溫水洗一次澡。患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等疾病的患者睡眠時,應採用右側臥位,減輕對左側結腸的壓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事久坐、久立、久蹲職業的人應經常地變換體位,適當地增加活動,參加工(課)間操。

做仰臥起坐運動,可增加腹肌力量,對於提高排便功能很有幫助。每天做30分鐘的提肛運動,用食指直接揉肛門。

如果肛門不舒服,早點去醫院檢查,發現問題早點治療。值得一提的是,臨牀上常見到不少患者或是羞於檢查,或是害怕檢查帶來的痛苦,或是抱有僥倖心理,忌諱到醫院,或拿到醫生開出的檢查單卻不做檢查,最終導致坐失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時機。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