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 從頭到腳的養生方法

從頭到腳的養生方法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皇帝多半是短壽的,大家可能會想這原因在於女人,後宮佳麗太多,皇帝縱慾過度導致。但其實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不少皇帝因爲貪生怕死,爲了長壽煉丹服丹,而丹藥裏經常含有水銀之類有毒有害的物質,這下就起到反作用了。再加上做皇帝壓力肯定也小不了,如果再不會養心,不會排解,健康必然難保,所以不能把皇帝短壽的原因都歸之於紅顏禍水之說。

從頭到腳的養生方法

但是,也有例外,乾隆皇帝就高壽,不僅治國有方,養生也有道,比如他就十分推崇“十常四勿”養生法,並長年累月堅持實踐。所謂“十常”是: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則是: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乾隆的這些方法,實際上是從頭到腳都保健了。這些方法其實並不是乾隆發明的,而是唐朝著名的中醫學家、養生學家、道家孫思邈發明的。

孫思邈被後人稱爲藥王,他本人活了100多歲,之所以這麼高壽,說明他是深諳養生之道的。當然,他的養生之道涉及很多方面,在他的著作《千金方》中,從食療、養老、養心、按摩等很多方面闡述了其養生觀點。在從頭到腳養生13法的基礎上,我給大家介紹一套簡單易行的從頭到腳的養生方法。

(一)發常梳

用手或者梳子都可以,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每次做的次數自己決定。

如果是用梳子,儘量選擇用天然材料製作的梳子(如木梳、牛角梳等,勿用塑料和金屬製品),而且梳子的齒兒不要太尖,要鈍圓一些,以免弄傷頭皮,疏密也要適中,不可太密,也不可太過稀疏,具體方法如下:

清晨起牀後、午休後和晚上睡覺前梳頭,從前額經頭頂到枕部。初時每分鐘梳20~30次,以後逐漸加快速度。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刮破頭皮。也可用手指代替梳子。每天梳頭的次數和時間視情況而定。如以保健強身爲目的,每天梳頭1次,每次3~5分鐘即可;如用來治療頭痛等疾病,則需每天梳2~3次,每次5~10分鐘,並且需稍用力。

中醫認爲,人體內外上下、臟腑器官的互相聯繫,氣血調和輸養,要靠人體中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經絡起傳導作用。經絡遍佈全身,氣血也通達全身,發揮其生理效應,營養組織器官,抗禦外邪,保衛機體。這些經絡或直接彙集頭部,或間接作用於頭部,人頭頂穴位百會就由此得名。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早在隋朝,名醫巢元方就明確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溼、使發不白的作用。

(二)目常運

閤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閤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複3次。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在眼部。

對眼睛的保健,孫思邈用一個“運”字濃縮。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時間、習慣等確定運眼的次數。每次有規律地先順時針轉眼球50下(至少50下,否則很難有作用),再逆時針轉動眼球50下。

除了轉動眼球,眼睛的上下左右都有穴位,經常揉按也有助於眼睛的保健。這裏推薦4個穴位,每次按順序每個穴位可按揉30~50下。

按睛明。兩眼閉合。兩手拇、食二指指端按於睛明上,邊按邊振動,用力均勻,每次5~10分鐘。睛明在哪裏?目內眥旁01寸。

切承泣。兩手食指指尖切按承泣,用力均勻,不可切破皮膚,邊切邊振,每次5分鐘左右。承泣在哪裏?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捻瞳子髎。兩眼閉合。兩手拇、食二指指端同時捏住瞳子髎,不停地捻動,用力均勻,每次5分鐘左右。瞳子髎在哪裏?目外眥旁05寸,眶骨外緣凹陷中瞳。

點按攢竹。曲肘置桌,兩手平握拳,拇指伸開,以拇指端附着在眉頭下緣攢竹。然後,兩拇指逐漸用力向穴位上方頂壓,採用切法、揉法,待穴位周圍至眼區有酸脹感覺時,再按壓1分鐘後鬆指,如此4~6次。攢竹穴爲太陽膀胱經的穴位,點按此穴可以明目通絡。攢竹在哪裏?在眉頭凹陷中。

有3類人應該經常做做眼睛的保健:一是經常用計算機、看手機的人;二是40多歲的人,俗話說“四十八,花一花”,該花眼了;三是兒童,做媽媽的每天晚上在孩子睡覺前給孩子做眼睛的穴位按摩,長此以往,可以預防孩子近視眼的發生。

(三)鼻常揉

這裏介紹的已經不僅僅是揉鼻子了,我們可以稱之爲鼻竅保健8法。

1.揉鼻根

兩手食指位於鼻根,用力擠壓穴位,配合振動,然後由鼻根向鼻翼兩側迎香滑動按揉。迎香在哪裏?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脣溝中。

由上而下連續10~20次,動作宜緩慢,用力均勻。每次10分鐘。

2.捏鼻孔

拇指與食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鐘60次左右,用力均勻,至鼻有酸脹感爲度。每次5分鐘。

3.揉鼻樑

右手食指由鼻尖部向鼻根部揉,再由鼻根部向鼻尖部揉,一上一下不停地揉動,每次30個來回。

4.按迎香

用兩手指指尖緊按迎香,邊按邊振動。每次10分鐘。推摩迎香也可以,具體方法是:兩手微握拳,用屈曲的拇指指背面平貼在鼻樑的兩側。然後做上至鼻根下至迎香兩側的推摩動作,兩手同時操作約20~30次,日做2~3次。

5.抹全鼻

右手拇、食指指面從鼻根部、鼻樑部向鼻翼部抹動,用力均勻,每分鐘抹60次,每次5分鐘。

6.揉素髎

拇指或食指指腹壓住素髎。施力揉按,每次5分鐘,日2~3次,自行掌握。素髎在哪裏?就是鼻尖的正中。

7.洗鼻腔

每日早晚用涼水和溫水交替洗鼻,增強鼻腔的適應能力,可預防感冒。

8.捏鼻翼

用拇指、食指捏按鼻翼及鼻中隔,每次10~20下,每日數次,可宣通鼻竅。

目前過敏性鼻炎發病率很高,而且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你能堅持用這8種鼻腔的保健方法,長此以往,鼻炎發作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四)齒常叩

1.叩齒保健

口脣微閉,上下牙齒有節律地叩齒,門齒與嚼齒交替進行,每分鐘100次左右,力道可自行掌握,每次5~10分鐘。具有固齒的作用,能防治牙病,還具有滋生津液、香口的作用,還能防治口乾、脣燥、口臭等。

上下排牙齒互叩的時候,無須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鬚髮出聲響。叩齒以後,緊接着要做的就是咽口水,可以叫作津常咽,也叫作漱玉津。

2.吞津保健

口脣微閉,舌頂上齶運動,然後將津液徐徐嚥下。每次5~10分鐘。若遵循一定的方法,將口水當作食餌服下稱咽津,進行咽津練習的功法,就叫咽津功。

現代研究表明,正常人唾液分泌量每日約1500毫升,其中993%是水分,07%爲固體物,其中05%爲有機物,內含黏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溶酶菌、麥芽糖酶、澱粉酶、蛋白分解酶、多種氨基酸、尿素等,它們具有免疫、殺菌、助消化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日本學者緒方知三郎等人發現,唾液中尚含有“腮腺激素”,其量雖微,但作用很大,可影響纖維結締組織、網狀內皮組織、軟骨和骨組織的發育和營養。

咽津功適用於:①陰虛不足的咽乾、脣燥、口渴少津、皮膚乾燥、小便短赤、大便祕結等;②心腎不交所致虛煩不眠,心悸健忘,頭昏耳鳴、咽乾、腰膝痠軟、夢遺、潮熱盜汗等;③陰虛陽亢所見形體消瘦、口燥咽乾、眩暈、失眠、五心發熱等;④皮膚瘡瘍痤疾等;⑤面目黧黑、皺紋多者。總的來說本功有預防、輔助治療多種疾病的作用,常用於咽炎、扁桃體炎、風溼病、胃炎、感冒、牙周炎、齲齒、胃潰瘍、便祕、脣炎、舌炎、阿弗他口腔炎、白塞氏綜合徵、乾燥綜合徵等疾病。

(五)耳常鼓

古人稱爲擊探天鼓、鳴天鼓,用雙手掌掩耳,雙手食、中、無名3指輕輕叩擊風府附近36次,接着用食指塞耳竅,壓耳門,然後驟放各3次,有增強聽力,醒腦通竅的作用,能防治頭暈、耳鳴、耳聾、腦鳴等疾病。

耳朵除了這個鳴天鼓的保健方法以外,再給大家介紹幾種方法。竅穴保健按摩主要是利用各竅穴與內臟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溝通的關係,進行竅穴保健治療,從而達到調節內臟功能,防病強身的目的。

1.振耳保健

用兩手食指指面按壓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動,使耳道內產生振動,並傳至大腦。每次5~10分鐘。

2.扣耳保健

用掌心按緊耳道,食指指尖在腦後部上下來回彈叩,力量自行掌握,可覺腦後部有咚咚聲。兩耳可同時進行。每分鐘彈叩80次。

3.扯耳保健

用拇指、食指捏緊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自行掌握。每分鐘60次,每次5分鐘左右。

4.揉耳保健

兩手食指分別按揉耳門、聽宮、聽會等穴,在按切時配合切法、振法、叩法。每次19分鐘。力量自行掌握。

5.叩翳風保健

兩手食指指尖同時叩擊兩側翳風,每分鐘100次。力量自行掌握,至穴位處有脹痛熱感。大約5分鐘。

聽宮:耳屏前,下頜骨踝狀突的後緣,張口呈凹陷處。

耳門:耳屏上切跡前,下頜骨踝狀突的後緣凹陷中。

聽會:耳屏間切跡前,下頜骨踝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孔。

翳風: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後下緣的凹陷中。

風府: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

(六)面常洗

這裏所說的洗臉,指的是乾洗,並不是用水洗。搓手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面,方向應該是由下往上。再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個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也會延緩皺紋的增多。

(七)頭常搖

由於電腦、手機等的普及,現在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人羣也越來越年輕化。那你知道應該怎麼做頸椎的保健嗎?搖頭可不能亂搖,不要以爲嘎嘣嘎嘣響挺好玩,這可不是鬧着玩兒的。我下面介紹一下正確的搖頭方法。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爲1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這個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國學大家南懷瑾先生是這樣做的:身子不動,頭水平往左轉過去,一直到不能動爲止,停一會兒,然後,往右一樣的動作。這是左右,前後呢,頭伸出去,像小鳥要開始飛的動作,往前上方伸出去,然後,再縮頭,往下往內收縮,反覆幾次。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一位按摩專家講過一個更加簡單實用的方法:頭下垂,下巴抵着胸部,右手掌朝上緊貼胸前,放在下巴下方的一掌餘,然後手掌往上方徐徐擡起,同時,雙眼緊盯手心,一直到擡頭往後到不能動爲止;然後,重新換左手,一樣的動作,反覆多做幾次。

(八)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治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九)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肚臍是中醫的一個穴位,叫神闕。神闕可以揉,可以灸,也可以放上藥物治療疾病,但是不能扎針。經常揉腹,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脹。

(十)肛常提

提肛又叫攝穀道,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此法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羣,尤其是中老年人。對於中老年人常患的痔瘡、肛裂、脫肛、便祕等症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肛門處於人體經絡的督脈處,督脈爲“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經常撮提穀道可以使中氣升提,強壯臟腑,並可調節氣血陰陽,從而起到養生健體的作用。現代醫學也認爲,提肛運動可以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加速靜脈血迴流,降低靜脈壓,增強肛門部位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治肛腸疾患如痔瘡、肛瘻等,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外,提肛運動還可以調節腸胃功能,使腸道傳輸正常,對於便祕和腹瀉的患者均有調節作用。

現在痔瘡的發病率很高,不僅是“十男九痔”,其實,女性也一樣。痔瘡如果去醫院怎麼辦呢?手術!來一個切一個!痔瘡不要動不動就做手術,有意識地經常做提肛動作,可以起到預防痔瘡、延緩痔瘡發展的作用。另外,對男女生殖系統也有好處,特別是對增強尿道外括約肌有作用,可以幫助改善尿失禁。尿失禁女性多一些,有的女性歲數大一些,憋不住尿,打個噴嚏,咳嗽一聲,甚至哈哈一笑,尿沒準兒就出來了,很苦惱,到了醫院有什麼辦法呢?中醫還是有些辦法的,中藥,鍼灸,還可以自己多做提肛動作。

記得有一次一幫醫生朋友聚會,大家頻頻站起碰杯,我旁邊那位朋友好像每次站起來都很吃力痛苦的樣子,我問:怎麼,身子不舒服?他回答說痔瘡犯了,已經和醫院聯繫好去做手術。我說你聽我的,沒準兒就可以不做了。第一,從現在開始,不能喝酒和吃辛辣的了,痔瘡犯了怎麼還能喝酒呢?第二,我們在這裏碰杯,你開始在那裏提肛。

那位朋友聽我的,很多年了,到現在也沒有手術。當然,提肛不會說讓痔瘡消失,但有可能使其縮小,防止繼續長大。也有不聽話的,一個小老鄉,20多歲的戰士,不聽我的,非要去手術,結果術後半年,又犯了,醫院又讓去做手術。我說他: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他還委屈地說:不是我不聽你的,是我不會提肛。我聽了不知怎麼說了,也是啊,這玩意兒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法教。後來,在不同的場合,我還真遇見過幾個很認真問具體怎麼提肛的人,還有人說:是不是要吊起來提呀?聽不懂!

(十一)肢常伸

伸胳膊伸腿誰不會呀,隨便伸唄,可別這麼想,要是那樣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正確地伸四肢是兩臂向外擴張,伸直以後,手掌向着自己背部的方向使勁掰;兩條腿也一樣,伸直以後,雙腳尖向着自己的方向使勁勾。這樣做,其實不僅伸胳膊伸腿了,同時起到了拉筋的作用。中醫雖然沒有專門針對筋縮的療法,但各種抻拉的方法在習武、氣功、瑜伽鍛鍊中一直存在。道家有一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所以長壽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

(十二)足常行

人們常說:“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因此人要長壽,必須注意加強腿部鍛鍊。正如《養生要錄》中說的:“每日頻行,必身輕目明,筋節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滯。”

步行是鍛鍊起來最容易的方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做這項運動。步行也是不用花很多錢的運動,所需要的只是一雙舒適的鞋。步行可以給你更多的精力,讓你有好的感覺,幫助你放鬆,減輕壓力,使你有好的睡眠,調節你的肌肉,幫助你控制食慾,增加你身體的熱量消耗……

根據步行速度,可分爲緩步、快步和逍遙步等。緩步,指步履緩慢,行走穩健,每分鐘約行60~70步,適合於老年人或一般人飯後活動。快步,指步履速度較快,每分鐘約行120步左右,適合一般人減輕體重,但不可急行。逍遙步,指散步時且走且停,時快時慢,緩慢逍遙地行走,適合於病後康復者和體弱之人。在步行過程中,還可配合擺臂動作,從而增進肩關節和胸廓的活動量;配合輕輕按摩腹部,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

不管哪種步行方法,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以不感到疲勞爲度,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這纔是最重要的!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十三)腳常搓(浴)

右手搓左腳,左手搓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搓回腳跟爲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搓腳心的涌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功能,治療失眠,降低血壓,緩解頭痛。當然,每天晚上搓腳最好在熱水泡腳以後進行。泡腳(也就是足浴),也是自古以來的養生之法,如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就深得洗足養生之法,有詩爲證:“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足上牀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陸游將“洗足上牀”當作人生一大快事,並非言過其實。

1.足浴的禁忌證

足浴作爲一種安全方便的保健養生的方法,適用於任何年齡和體質的人羣,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還需謹慎使用。

對於急性病症或是疾病的急性期不宜進行足浴。如各種出血患者、急性心梗患者、腦血管病的急性期、嚴重的腎衰竭患者、肺結核活動期、婦女妊娠期、經期月經量多者、足部有傷口及潰破等禁用足浴方法。

有出血傾向如血友病、糖尿病足及中風後偏癱等伴有感覺障礙的患者,足浴是禁用39℃以上的水,以防燙傷。

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的人,足浴水溫不宜超過39℃,時間10~15分鐘即可,因爲足浴時血液循環加速,迴心血量增加,溫水短時間地浴足可以調節心臟和血管的功能,熱水長時間地浴足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反而會加重病情。

心臟病裝有起搏器的患者,應慎用熱水浴足。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2.浴足水溫有講究

人體自身有體溫調節系統,對於不同的溫度刺激,機體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根據在人羣中大量的統計研究表明,不同水溫對機體各系統有不同的刺激作用。

37~39℃之間水溫的足浴能使人體產生比較舒適的溫熱感,可以輕微地擴張血管,促進肌膚表皮組織血液循環及皮膚的吸收及代謝功能。10分鐘以上的溫水刺激,對神經系統有鎮靜的作用。對皮膚病及失眠症狀有良好的緩解和改善作用。有失眠煩惱的人,睡覺前用溫水泡腳10~30分鐘,可以有效緩解神經系統的緊張興奮狀態,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39~41℃水溫的足浴能使皮膚毛細血管明顯擴張,血管的外周阻力下降,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一般在 39~41℃溫度下浴足30~40 分鐘,血壓可下降5~10毫米汞柱,如果使用藥浴,療效會更明顯,作用會更持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溫度過高會興奮心血管系統,反而會使血壓升高

41~43℃水溫的足浴可以明顯擴張血管,加快血流,興奮心血管系統。這個溫度下浴足超過20分鐘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或加重心血管病的症狀。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浴足使用溫熱的水比較安全。

43℃以上水溫的足浴可以鬆弛肌肉,緩解痙攣。對於急慢性骨關節病、軟組織損傷疾患是最適合的,對於中風偏癱類的疾患,高溫足浴是一種理想的輔助治療方法,43℃以上的溫度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但作用時間超過30分鐘,也可能轉爲鎮靜作用。

另外,不同水溫對機體的刺激還要依據每個人的敏感性而定。一般說來,兒童對溫度很敏感,老年人敏感性就相對較弱,長期赤足的人及末梢循環不佳的人敏感性更差。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