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知識 > 保健食品 > 石斛泡水

石斛泡水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石斛是一種集觀賞、藥用、食療爲一體的草本植物。以石斛入藥,能起到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作用,是一味歷史悠久的名貴中藥。而石斛花玲瓏鮮豔,氣味芳香,更是被喻爲“四大觀賞洋花”之一。那麼,除了藥用和觀賞以外,石斛泡水是否可行呢?
石斛泡水
石斛泡水

多數時候,石斛是用來煎藥或製作藥膳的,但實際上,石斛泡水也是非常可行的一種滋補方法。雖然泡水的療效有時可能不如煎藥那樣明顯,但由於其方便操作,石斛泡水也是大受歡迎的。

石斛可以有效地滋陰潤燥,因此,用石斛泡水喝,對於失音者以及教師、歌唱家、播音員的乾燥綜合徵、糖尿病等陰虛內熱者的聲音嘶啞,有非常顯著的緩解效果。另外,胃中虛熱者也適宜服用。對於高熱病後津傷口乾、煩渴、虛熱不退的患者,石斛泡水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另外,在炎熱的夏天時以石斛煎水,代茶每日飲用,可起到很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效果。

可以取石斛、麥冬、谷芽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飲。能有效治療陰虛胃熱,嘔逆少食,咽乾口渴,舌光少苔。

還可用石斛、枸杞子、女貞子各15克,菊花10克煎湯飲。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目昏眼花,視力減退。

石斛是什麼

石斛作爲一種藥物,有着極高的臨牀價值,在多種疾病的治療與預防中都能發揮很好的療效。不知您是否瞭解石斛是什麼呢?小編這就帶您一起看看,石斛究竟是什麼。

石斛又名萬丈須、吊蘭、林蘭、金釵華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石斛的莖多爲深綠色,呈圓柱形,花瓣有黃綠色、紫紅色等。在我國有着廣泛的分佈。

石斛有多達七十餘種不同的分類,其中較常見的有鐵皮石斛、流蘇石斛、金叉石斛、球花石斛、鼓槌石斛、霍山石斛等等。其中的霍山石斛對經常熬夜、用腦、菸酒過度、體虛乏力的人羣,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

石斛味甘,性微寒,以它的莖入藥,可以生津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還可以起到促進腺體分泌和臟器運動,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血糖的功效。

石斛怎麼吃

現代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因此,合理的膳食營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石斛作爲具有悠久歷史的養生佳品,自古以來就得到許多人的青睞。但是藥用價值極高的石斛怎麼吃呢?

石斛可以說是有很多的加工食用方法,但最佳的食用方法還是生吃新鮮石斛。取新鮮石斛若干,洗淨後入口細嚼,味甘而微黏,清新爽口,連餘渣也是可以食用的。

此外,石斛還可以用來煎湯。每天取鮮石斛5-10克,加清水煎30分鐘後喝湯,並吃掉剩餘的殘渣。這種吃法還可以延伸爲用鮮石斛泡茶,每天飲用。

還可以將石斛製成藥膳。把石斛和白米粥共煮,再加入用紹酒和鹽泡過的新鮮牛肉粒,最後放點鹽。這樣煮出來的牛肉粥不但有股特別的清香,常吃對腸胃還有好處。石斛對調理腸胃有很好的效果,而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除溼氣、消水腫、強筋骨等作用,再配以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粳米,對腸胃可謂大有裨益。

石斛的功效

在我國古代的醫書,如《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石斛能夠治療疾病的記載。石斛的功效可以說是非常之多的,下面小編就帶您一起來詳細地看一看吧!

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胃、腎經,因此能起到滋陰清熱、潤肺養胃、強筋健骨的作用。主治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痛乾嘔、咳嗽少痰等症。

現代醫學實驗證實,石斛對幽門螺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於治療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症,同時,口服石斛煎液能夠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  

石斛有較好的利膽作用,滋養肝陰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肝膽疾病。 

石斛還具有滋陰養目的功能,被歷代醫家作爲養護眼睛的佳品,對防治老年人白內障有延緩作用。石斛含有多量的黏液質,對人體皮膚有滋潤營養作用。  

另外,臨牀實踐表明,石斛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增強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石斛怎麼挑選

石斛的種類非常之多,有鐵皮石斛、霍山石斛、金釵石斛、銅蘭石斛、黃草石斛等等許多不同的品種,在這麼多分類裏,哪種是最好的呢?下面就爲您分析一下石斛哪種好,以及石斛怎麼挑選。

在石斛的諸多分類中,品質最好的當屬紅杆軟腳鐵皮石斛,尤以雲南文山出產的最好。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仔細區分紅杆鐵皮石斛和紫杆鐵皮石斛。辨別的最佳方式就是看鐵皮石斛的鮮條。紫杆鐵皮石斛的節很長,有的甚至長達60-70公分,莖杆也很細。而紅杆軟腳鐵皮石斛最長的也只有30多公分,大多數在20多公分以內,莖杆較粗,節很短。

在市場銷售的石斛還有一部分是銅蘭石斛、黃草石斛,這類石斛只能起到涼血利尿的作用,並不能滋補身體。

此外,新鮮的鐵皮石斛,長短均勻,表皮顏色呈鐵綠色,切斷後黏性強,煎煮後無色,口味淡、無渣。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