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知識 > 食材 > 幹炸帶魚

幹炸帶魚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幹炸帶魚帶魚(Coiliaspp)又名刀魚、牙帶魚,是魚綱鱸形目帶魚科動物。其特徵是,側扁如帶,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帶有很細小的斑點,尾巴爲黑色,帶魚頭尖口大,到尾部逐漸變細,好像一根細鞭,頭長爲身高的2倍。帶魚根據地域的不同,亦有很多種不同叫法,黃海沿岸部分地區(如青島、日照等)稱其爲魛魚或刀魚。幹炸帶魚則是最常見的製作帶魚的方式之一,其是由料酒,醬油,胡椒粉,精鹽,白糖,味精等材料製作而成的一道菜餚。
幹炸帶魚
幹炸帶魚的做法

原料:鮮帶魚l條(約重750克),豬大油、醋、麪醬、精鹽、白糖、胡椒粉、味精、花椒、大料、蔥段、薑片、香菜段、香油各適量。蔥姜醃製20分鐘入味。

製法:

1、將帶魚剖腹去掉內臟、雜物,洗淨,剁去魚頭及尾尖、魚鰭,切成長約5釐米的段,撒上精鹽、醋醃漬一會兒。

2、將鍋洗淨,加入少許豬大油,燒至四五成熱時,投入蔥段、薑片、花椒、大料,炸出香味,隨即放入麪醬炒散,烹入醋,注入清水,魚兩面拍幹澱粉,然後放入帶魚段到7成熱的油鍋中,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燜約20分鐘,待湯汁濃稠後,加味精調口,撒入香菜段,淋入香油拌勻,炸至兩面金黃,最後盛入盤中即成。

特點:魚鮮香,肉爛脫骨,食之方便可口。

功效:這道菜具有暖胃、補虛、澤膚、黑髮等功能。《隨息居飲食譜》說帶魚:“暖胃、補虛、澤膚。”尤其帶魚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可治療毛髮脫落、皮膚髮炎等症。(吃帶魚不要去皮、鱗,沖洗淨即可)女性常吃帶魚,能促進肌膚光滑潤澤,長髮烏髮,面容更加靚麗。

幹炸帶魚的營養價值

幹炸帶魚的營養價值其實是非常好的,帶魚的脂肪含量高於一般魚類,且多爲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而且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經常食用帶魚,有利於補益五臟;

帶魚中更含有豐富的鎂元素,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保護及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常吃帶魚還有利於養肝、補血、澤膚、養髮、健美 、補脾、益氣、暖胃;鮮帶魚與木瓜同食,對產後少乳、外傷出血等症具有一定療效。

怎麼做幹炸帶魚不上火

很多人常常會擔心上火而不敢吃油炸的東西,事實上油炸的東西耶確實不能多吃,上面小編就已經分享了幾種除了幹雜帶魚外的帶魚的製作方法,下面呢,就讓小編我來講解一下,究竟吃帶魚會上火嗎?

帶魚、鰱魚、胖頭魚、鱔魚等都是溫性食物,過多食用容易上火,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魚生火”。帶魚的脂肪含量高於一般魚類 且多爲不飽和脂肪酸 這種脂肪酸的碳鏈較長 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硫代鳥嘌呤 對輔助治療白血病 胃癌 淋巴腫瘤等有益 經常食用帶魚 具有補益五臟的功效。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 對心血管系統由很好的保護作用 有利於預防高血壓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常吃帶魚還有養肝補血 澤膚養髮健美的功效。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怕上火,那不如就把帶魚做成老媽子帶魚,這道菜的基本材料:精選白帶魚、泡紅椒、番茄沙司、紅油、料酒、姜等。準備好材料之後,我們先將帶魚清洗切段,加蔥、姜、酒、鹽、味精、醋醃約15分鐘;接着把油燒五成熱,逐塊下帶魚,小火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等到燒熱紅油,加入番茄沙司、泡紅椒同炒至色呈鮮紅,加入少許清水燒開至香味溢出時下炸過的帶魚稍燜入味,至汁稠濃,加少許香油翻炒均勻,最後就可以出鍋了。

幹炸帶魚怎麼做不粘鍋

煎炸的食物雖然不太營養,而且吃多不好,但我們依然會惦記這些味道。如果你已經吃膩了紅燒帶魚、煎帶魚、清蒸帶魚,不妨嘗試做一道幹炸帶魚,可以適當吃寶寶吃一點,當然不能給他們吃多哦,否則會上火。

幹炸帶魚其實也是一門大學問,處理不好可能就粘鍋了。下面一起看怎麼做幹炸帶魚不粘鍋吧!

1、鍋底不能太薄。鍋底很薄幹炸帶魚的時候就容易粘鍋。

2、將帶魚放進鍋裏油炸的時候,最好用廚房紙將帶魚身上的水分抹乾。

3、帶魚裹上蛋液或者麪漿,這樣炸帶魚不擔心魚肉立馬就散開。

4、做幹炸帶魚的時候記住要等鍋裏的油熱了才能放入帶魚,油溫不夠高幹炸帶魚容易粘鍋哦。

產婦可以吃幹炸帶魚嗎

媽媽網百科提示,坐月子期間是可以吃幹炸帶魚的,產婦月子裏除辣椒、大蒜、韭菜、蒜薹、蒜苗等辛辣之物外,可以吃多樣化的食物,新鮮魚蝦還有各種蔬菜。爲了坐月子的產婦能吃到更加美味的幹炸帶魚,下面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製作幹炸帶魚的一些小竅門。首先要保證油溫夠高,油溫低就會有魚皮粘在鍋底;在油溫達到溫度後,要把火擰小,火太旺,魚會炸得太乾,很快變糊了;炸好後的魚,如果要接着紅燒,必須要倒入熱水,如果加的是涼水,燒好後會有腥氣的。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