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知識 > 食材 > 苦蕎麥的副作用

苦蕎麥的副作用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現代人十分注重身體的保健,任何對身體有益的食品都會納入到日常飲食中,但是很多人卻一味注重很多食物的功效與作用,而忽略了其副作用,苦蕎麥亦然。苦蕎麥有很多的功效與作用,可是也不乏副作用。那麼,苦蕎麥的副作用有哪些呢?哪些人才適合食用苦蕎麥呢?一起來了解下。
苦蕎麥的副作用
苦蕎麥的副作用

很多人的生活飲食越來越注重保健,因此會食用很多粗糧,苦蕎麥就是其中一種。但是很多人只知道苦蕎麥的功效與作用,卻忽略了其副作用,一起看看苦蕎麥的副作用有哪些。

1、苦蕎麥偏寒性,所以胃寒或者有胃病的人羣過多食用,會造成反酸腹瀉的現象,因此,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經常腹瀉的人、體質敏感之人不宜食用。

2、少部分人羣食用蕎麥食品後會引起皮膚搔癢、頭暈、哮喘等過敏症狀,所以黑苦蕎過敏史者謹慎食用。

3、苦蕎莖、葉、花、果天然原料中自身所含蘆丁,可能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作用,低血壓、低血糖及嚴重體型瘦弱病人請謹慎食用。

瞭解了苦蕎麥以上的副作用,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食用了,千萬不可盲目食用,否則將會收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苦蕎麥怎麼吃

中國人民很早就開始食用苦蕎麥,但是吃法比較普通單一,現代人吃苦蕎麥的吃法更加多種多樣,把粗糧做出了不一樣的美味。那麼,苦蕎麥怎麼吃呢?

人們食用苦蕎麥,一般來說食用部位是嫩葉和種子,食用種子的比較多。苦蕎仁含有生物類黃酮、多種維生素、18種氨基酸、粗蛋白、葉綠素等。蕎麥的吃法多種多樣,但一般都是磨成蕎麥粉後,將其加工製成各種食品,如蕎麥麪條、蕎麥饅頭、蕎麥餅等。用蕎麥麪與麪粉混合加上糖,再進行烘烤就可以做成蕎麥餅了。

蕎麥麪的做法有很多種,如炸醬麪、熱湯麪、炒麪、刀削麪、剔尖、撥魚兒,還可以包餡、蒸饅頭、烙餅等,蕎麥麪看起來色澤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麪條,佐以麻醬或羊肉湯,別具一番風味。

把苦蕎麥炒熟,可炮製風味獨特的苦蕎茶,風味更獨特。

某些病患者可以用苦蕎麥來進行食療,例如胃寒患者,可以用苦蕎米和大米按1:2(苦蕎1份大米2份)比例煮粥,對促進胃部的血液循環有好處。苦蕎麥澱粉爲支鏈澱粉,含大量凝膠黏液,加熱後呈弱鹼性,對胃酸過多有抑制作用。

苦蕎麥的功效與作用

雖說苦蕎麥有不少副作用,但是隻是一小部分了,一般來說,苦蕎麥還是適合大部分人食用的,因爲其具有很多不錯的功效與作用。這也是爲什麼中國人爲什麼在很早以前就用苦蕎麥來防病治病的緣故。

苦蕎麥的功效與作用很早就得到了人們的認識,在《本草綱目》中早就有記載:苦蕎麥性味苦、平寒,有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苦蕎麥雖爲寒性,不適合部分人食用,但它能強心健腦,保護血管,促進血液微循環,對人體屬於辨證治療。

苦蕎麥中含有豐富的蘆丁,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獲取蘆丁的唯一來源。苦蕎麥蛋白有近1/3爲清理蛋白,可以清除體內毒素和異物。還可降脂減肥排毒養顏。蘆丁還是視網膜黃斑的主要色素之一,可以過濾對眼睛有傷害的射線而保護眼睛。

苦蕎麥的適用人羣

苦蕎麥有不錯的功效與作用,同時也有一些副作用,那麼究竟哪些人才適合食用苦蕎麥呢?

正常來說,一般人都可以食用苦蕎麥。苦蕎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同時還含有煙酸和蘆丁(芸香甙),蘆丁有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保護視力和預防腦血管出血的作用,所以對於糖尿病人更爲適宜,特別適宜食慾不振、飲食不香、腸胃積滯、慢性泄瀉、出黃汗之人和夏季痧症者食用。

由於苦蕎麥爲寒性食物,因此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經常腹瀉的人、體質敏感之人不宜食用。此外,低血壓、低血糖及嚴重體型瘦弱的病人不宜食用苦蕎麥,這是因爲苦蕎麥苦中所含有的蘆丁,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對於身體本身有這類疾病的人不宜飲用。

在食用這些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之前,建議大家先了解清楚自己的體質再作定奪自己是否適合服用,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發揮食物的功效了。

苦蕎麥的食用注意事項

在食用苦蕎麥的時候,並不是百無禁忌的,有不少事項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都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1、苦蕎麥爲寒性食物,因此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經常腹瀉的人、體質敏感之人不宜食用。

2、低血壓、低血糖及嚴重體型瘦弱的病人不宜食用苦蕎麥,這是因爲苦蕎麥苦中所含有的蘆丁,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對於身體本身有這類疾病的人不宜飲用。

3、對苦蕎過敏者不宜飲用。對苦蕎過敏表現有食用苦蕎類食品後出現皮膚搔癢、頭暈、哮喘等。

4、苦蕎麥粉煮開的時間宜短,要做得鬆軟易食用。湯汁裏因爲溶有蘆丁和蛋白質,所以最好把湯也喝掉。

5、苦蕎麥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則易造成消化不良。

6、春季不宜吃蕎麥,因春後食蕎麥動寒氣,發痼疾。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