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早教 > 育兒指南 > 明確界限-聰明父母的祕密

明確界限-聰明父母的祕密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確的界限-聰明父母的祕密

明確界限-聰明父母的祕密

孩子長大到2歲,自己逐漸成型,開始挑戰成年人的權威。不斷提問,積極密集衝突規則和體驗結果,孩子可以找到那個年齡典型的行爲空間。他需要知道大人眼中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底線在哪裏。

這個答案具體要簡潔。無論是擴大他活動空間的可能還是明確的禁令不可能,都必須前後一致。明確的界限可以提供有些規定必須永遠遵守的安全感,幫助孩子適應周圍的環境。每個兩歲大的小孩都覺得通過按鈕打開爸爸的CD音響再關上是一大樂趣。如果有一天父親禁止大聲喊叫,隔一天只在旁邊搖頭嘆氣的話,孩子會懷疑他到底不讓我玩嗎?結果相反,孩子不斷開關,直到得到明確的答案。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輕輕打擊孩子的手指(以示懲罰),不需要爭吵或吼叫,只需要簡短而堅定的不可能三個字,加上一個解釋就足夠了。如果孩子還沒有理解或沒有行動,就直接把他抱走。必要時,每天做同樣的動作。

父母在設定清晰一致的邊界的同時,也傳達了大社會的規範和法令。家庭中的約定越明確,越能期待孩子將來進入幼兒園、學校、職場,就越有信心和別人交往。他會因爲想多瞭解、積極參與,而主動去找界限、結果、原因。通過這種體驗得到的理解不僅能爲孩子提供安全感,還能幫助孩子抵抗無助感。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平衡點的拿捏。設定界限並長期貫徹,更是對父母本身性格、理念、自信的一大考驗。不僅要接受,還要放置,允許孩子有實驗的行爲空間。如果父母連一點小事都不讓步,就會陷入另一個極端。

挑戰——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我自己”大概是小小孩最常用的三個字了。父母應尊重孩子的這個意願,並協助他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藉以學習自己做決定,同時採取行動。

父母最擔心孩子會受傷,尤其在運動玩耍時。不要絆倒、小心不要摔跤、這樣碰撞,很痛。父母總是預料到最嚴重的結果會發生,反而不確定孩子,結果真的摔倒了。行爲生物學家鄧斯娜柏在她的新書《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中,苦口婆心地要求父母控制自己的憂慮,先提醒危險所在,然後提供解決辦法,只有孩子的行爲過於冒險時才介入。重要的是要注意孩子,但必須把決定權留給他。這使他更有自信,更安全地適應這個變動的世界。

看一個四歲的小孩削紅蘿蔔、拼裝電動火車軌道,父母可能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忍住不插手。但對於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拿刀在手上,而是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很棒,很有用。因爲他可以大聲說:今天我做飯了。父母等待,充滿焦慮的5分鐘,孩子可能會經歷兩條軌道無法連接的挫折和終於完成的喜悅。

孩子需要感覺自己做了什麼,在過程中發揮了影響,特別是剛開始看起來不容易。他首先要考慮方法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這個方式需要他自己通過嘗試去尋找,必要時還可以再複製一次,然後他就會一直記得這個成功的經驗。孩子說:我參加了很多事情,想體驗新的事情,別人也想成爲夥伴。我有貢獻,有影響力,我知道怎麼找人幫忙,我很棒。

但挑戰並不意味着父母給孩子帶來新的挑戰,推苗助長只會埋沒真正的興趣。鄧斯娜柏建議父母不要急躁,不要勉強把孩子拉到某個方向,要有耐心,注意孩子的反應。因爲懷疑你4歲的孩子還不會畫畫,所以每天給他紙和彩色筆是沒用的。”郝斯娜柏指出,有些孩子喜歡在腦中畫,有些孩子喜歡講故事或堆積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成年人只需要耐心等待。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期望增加孩子的負擔。父母需要的是對孩子自我發展能力的信賴。孩子能感受到這份信任,就更有自信,就更清楚地知道“我很好,我沒有問題,這就是我”,就能很自在、很快樂地成長。帶着這份自信,請家長重回到沙坑的情景中,重點不在於你的孩子有沒有搶回那把小鏟子,而在於他如何面對因此而產生的內在情緒的改變,並採取一種他認爲妥當的態度或行爲應對。德國的教育哲學、風格、方法可能與中國有文化和傳統的不同,但從另一個角度爲中國父母提供了對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反省。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