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早教 > 育兒指南 > 好孩子的致命弱點

好孩子的致命弱點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們從小到大都很羨慕,他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中的榜樣、家長心中的驕傲。但是,正是他們身上的這些光環,有時會讓父母和老師忽略他們成長中的弱點的關注,這些缺點可能會成爲他們的致命傷害。

好孩子的致命弱點

開心果變成了林妹妹

剛進入大學校門的人,還沒有度過新環境的蜜月期,就哭着找媽媽,想回家。起初,她依靠熱情和熱情獨自處理問題,但不久,她整天無聊,生活如年。面對莫名其妙的煩惱,她經常用眼淚洗臉,只有在電話裏和母親哭泣才能感到安慰,最終哭泣成爲每天必須做的作業。現在,就連感興趣的事情也都成了她的煩心事,似乎只有回家才能逃避莫名的痛苦。

熟悉瑩瑩的人都會說她是一個健康陽光女孩兒

她活潑開朗,是家人和同學中公認的快樂果。她是一名學生幹部,成績優異,爲人隨性、正直,通情達理,做事有股票韌性,是典型的好孩子。誰認爲這個快樂果和好孩子爲什麼成了憂鬱的林妹妹?

好孩子的心靈畫像

在不長的時間裏,爲什麼判斷兩人的表現呢?從深層的心理機制來看,可以用退化的機制來解釋。面對問題無能爲力的時候,哭泣來表達感情是孩子常用的手法之一。但是,哭泣成爲主要的應對手段,特別是每天的必修課,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一定會出現心理障礙。

其實學校裏有很多像瑩瑩這樣的好孩子,他們從小就很羨慕他們學習優秀,是非,講道理,對自己要求嚴格,工作認真努力,行爲中規中矩,幾乎不犯錯誤,他們擅長反省自己的行爲,控制自己他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中的榜樣、家長心中的驕傲。但是正是他們身上的這些“光環”有時會讓家長、老師疏忽了對他們成長中弱點的關注,這缺少的一環就有可能成爲他們不堪一擊的致命傷。

比如,由於非常關注成績和自己各方面的表現,尤其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這些“好孩子”無形中要求自己在學習、才藝、交往各方面都要有突出表現,不允許自己犯錯誤,他們在“光環”的下面揹負着沉重的包袱,小心地維護着自己完美的“面具”。但是他們在內心深處積聚着許多消極情緒。他們在大學入學考試、大學入學、戀愛等重要人生階段容易出問題,也有自殺等極端行爲的學生。根據某重點高中學生的調查,公認的好孩子中有30%的學生心理和行爲偏差。好孩子集團的這些學生要健康成長,就必須滋養他們的心。

好孩子的家庭畫像

如果頻繁發生一種行爲,就不是偶然現象。當然,環境的變化和特殊事件可能會使與瑩瑩相似的孩子暫時失調,但家庭教育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回顧好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好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行爲方式、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有許多潛在的原則,如應該、不應該。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隨便和別的孩子玩,除非知道對方的家庭背景,否則不會受到不好的影響,他們要求孩子不要隨便發脾氣,不要隨便評論別人,不要和別人吵架。因爲那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孩子不能上網。因爲網絡很危險,晚上不能和同學出去玩,睡得太晚,不能穿太花哨的服裝,不能追星,不能看無聊的電視劇……父母希望孩子在完全純潔的環境中成長,孩子也把這些清潔的戒律弄得很熟悉,什麼事情都要比較,決定放棄。

父母們講道理,冷靜合理,善於分析和處理問題,每個孩子遇到問題,父母都可以利用他們的智慧和人生經驗爲孩子做框架分析,讓孩子不繞道而走,迅速成長。孩子也爲父母的高見服氣,遇到任何問題都會找到父母作爲決定的柺棍。

長此以往,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在新的環境中遇到的問題複雜性增加的話,原來的柺棍就不能生效,他們不能自己吵架,只能用孩子階段的手法應對或逃跑。

“好孩子”家庭教育點評

嚴格的教育固然不能說是錯誤,但是失去平衡的家庭教育就有可能出現偏差。

情感教育與理性教育失衡

我看不到,瑩們像小大人,他們認真嚴格,不容易暴露弱點和情緒化行爲。實際上,每個人的心都有不同的水平,可以比喻淘氣的孩子和嚴格的長者。頑皮的孩子是人在內心中最自然的天性,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任性而活潑的,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就像是一頭無人馴服的小野馬;嚴厲的長者代表着理性和規範,是父母和社會要求的化身。孩子爲了得到父母的關注與肯定,會努力按照父母的願望行事,逐漸地把父母和社會的要求轉化爲對自己的要求,當然這也是每個孩子的成長任務。但是二者的關係應該是隨着年齡的增長趨向平衡,如果提前跨越必經的心理成長階段,就如同“拔苗助長”一樣,終歸要在此後的歷程中“補課”,重新退化到“兒童期”。這一點也不奇怪。

健康的人應該是感性和理性平衡的人。完全理性無疑像機器一樣,沒有顏色的放縱感情不受控制就會墮落爲動物,沒有教化。適當的時候,允許淘氣的本能活動筋骨,就像讓野馬歡樂,放風,慢慢找時機馴服。如果一味地用繮繩緊緊地綁在一起,總有一天它會成爲一匹脫繮的野馬,妄爲,不可收拾。交還給孩子自然態下的天性,給一份空間讓那個頑皮的天性得以釋放,然後教他們學會適當地駕馭這個頑皮天性,這就是情緒教育的含義和作用,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而過分中規中矩的“好孩子”更需要彌補情感教育的缺環。

嫁接式教育和培養式教育失衡

許多父母經歷過很多生活的磨練和凹凸,有着滿腹的經驗和思考。爲了孩子順利成長,他們希望用自己的經驗把握孩子繞道,以最快的速度成長。因此,他們替孩子思考、分析和處理問題,爲他們掃除道路上的障礙,殊不知,這只是簡單地把家長的思想移植和嫁接給了孩子。不經孩子自己加工的理念總是缺乏生命力的抽象符號。因此,很多孩子說:道理我知道,但做不到。給我講道理,我就煩了。其實他們需要道理,自己的實踐也需要理解這些道理,繞道也是必要的嘗試和經驗積累,是構築自己思考能力和意見的重要過程,在孩子的頭腦中培養的道理真的可以成爲自己的道理。雖然孩子長大了,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態度還是停留在幼兒階段的呵護和控制,智慧的家長也要學會收和放的平衡!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