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早教 > 育兒指南 > 父母的感情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的感情對孩子的影響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情緒引導

父母的感情對孩子的影響

這裏我們談論到的情緒引導的對象是父母。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成人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瞭解我們“情緒”的產生

在闡述“情緒引導”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情緒”來自於人類“目的性邏輯思維”總結性的外在表現。也就是說,人們在參考已經存儲的社會經驗類信息、生活經驗類信息和科學知識類信息的基礎上,完成自我目的性邏輯思維編織後,在使用外部表現方式實現邏輯思維目的的過程中,與原編織的目的性邏輯思維不對等的現象時,引起的邏輯思維不想自我修正和放棄的外部表現,這種邏輯思維外部表現就是所謂的感情。

既然如此,父母應該知道,只有關注某些事物的外部表現,纔有可能編制自己的目的邏輯思維,也有可能出現感情的邏輯思維外部表現。感情引起的目的邏輯思維的外表現現象是感情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現現象。

感情邏輯思維和可能形成的培養結果

我們知道,大人在邏輯思維的外部表現過程中,經常表現出平視性和仰視性的社會特性,這一特性使大人與孩子進行信息交流在這種表現狀況的過程中形成感情邏輯思維,這種感情邏輯思維自然變成催化劑,絕對積極的總結性邏輯思維更強,時間也更長。

經常出現感情邏輯思維的外在表現,給孩子帶來最大的負面影響,或者負面影響,形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被動成長,使孩子在信息的被動收集、儲藏和交換中形成被動複製邏輯思維和被動編輯思維的狀況,最終這種狀況會導致孩子的邏輯形成不完整、邏輯思維的目的不平衡、邏輯思維的延伸性不平衡、邏輯思維的不足、複合性邏輯思維的複合性不完整等。

“情緒引導”與誘發產生的原因

所謂“情緒引導”,顧名思義就是引發“情緒性邏輯思維”外在表現過程的客觀事物外在表現現象。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往往會因爲對孩子在複製、收集和儲存信息過程中偶爾出現的相對“複製性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現象進行過分的關注,而這種“過分的關注”在成年人“俯視性”和“平視性”邏輯思維的作用下,會很容易自主而強烈的引發與之相應的“複合目的性邏輯思維”,其結果自然就形成了“情緒性目的邏輯思維”。我們將形成這種情緒目的邏輯思維的過程稱爲情緒引導。

下午幼兒園門口,很多父母在門口等着接孩子,莉莉的母親看到莉莉被老師帶走了:

孩子:母親!

媽媽:老師,你好!今天莉莉的表現怎麼樣?

老師:太好了。今天上午參加教育活動的時候,不認真聽,和孩子們吵鬧。但是沒關係。我對莉莉說,老師相信莉莉一定能改正。莉莉的母親,我接送其他孩子……。

媽媽:好吧,先忙!

老師:好!莉莉的母親再見了!莉莉明天見!

莉莉:老師再見!

老師去後,莉莉被憤怒的母親帶到旁邊:

媽媽:怎麼做,老師上課時在想什麼?你爲什麼不認真聽講?擾亂教室的紀律?……。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