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常識 > 兒童疾病 > 孩子太乾淨容易得白血病嗎 孩子太乾淨的危害

孩子太乾淨容易得白血病嗎 孩子太乾淨的危害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研究結果證明,孩子太乾淨更容易得白血病,這主要是因爲孩子太乾淨,與外界接觸的免疫力較低,有部分家長總是認爲孩子越乾淨越好,但不小心卻造成了過度清潔,那麼,孩子太乾淨有什麼危害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來說一說。

孩子太乾淨容易得白血病嗎 孩子太乾淨的危害

孩子太乾淨容易得白血病嗎

孩子乾乾淨淨的,這也有錯嗎?其實,這份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是這樣說的“生命早期缺少和微生生物接觸,孩子免疫功能會有所缺失,容易在感冒或流感的侵襲下誘發基因突變,從而患上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得白血病。

孩子太乾淨容易得白血病嗎 孩子太乾淨的危害 第2張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生,需要經歷兩次基因突變。第一次突變來自母體,是一個隨機事件,無法人爲控制。而第二次有可能是在孩子被感染時(比如流感),身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時發生。

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預防第二次基因突變。研究人員發現,孩子經常處於微生物的環境中接觸一些無害的病菌,可能避免患上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簡單來說,孩子適當接觸微生物,就可能防止發生第二次基因突變,從而起到預防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作用。

孩子太乾淨的危害

體皮膚上有許多正常菌羣存在,它們與皮膚的“天然屏障”協同作用,使其他有害細菌難以入侵。“經常過度使用含有消毒劑的護膚品,會殺死嬰兒皮膚上的正常菌羣,有害細菌和黴菌反而會在皮膚上滋生、氾濫,引發念珠菌等致病菌產生的感染。

嬰兒皮膚表面有一層皮脂,對保暖、防止感染和外部刺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任何精緻的油脂所不能替代的。如果反覆使用沐浴露或肥皂擦洗身體,則會除去這層皮脂,嚴重者甚至還可能造成孩子長大後成爲皮膚敏感人羣

平常讓孩子太乾淨,完全不和細菌接觸,當孩子被迫接觸到細菌時,就更容易生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孩子平常多接觸傷害不大或致病性不強的細菌,就不太容易得病。而讓孩子在絕對無菌的環境裏生活,完全不接觸細菌,也許他接觸到致病性不強的細菌就會生病。

對於孩子的照顧,我們不用太過精細,要有個度。過分愛乾淨,反而給孩子減少接觸細菌的機會,孩子的免疫系統得不到鍛鍊,一旦有殺傷力強的細菌入侵,孩子往往缺乏抵禦能力,就會出現老生病的情形,不僅容易過敏性疾病,也容易發生感染疾病。當然,愛生病的寶寶不一定都是因爲過度清潔,也有可能是天生體質就弱的原因,這裏只針對過度乾淨的孩子。

寶寶什麼部位髒髒的是健康

一、胎脂

剛生下來的新生兒,皮膚上都有一層白色油膩的東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這是寶寶從媽媽肚子裏帶出來的脂肪,醫學上稱爲“胎脂”。主要是用來保護胎兒皮膚的。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1-2天,胎脂就會被皮膚吸收,所以不必刻意清洗或執意給擦掉。

孩子太乾淨容易得白血病嗎 孩子太乾淨的危害 第3張

二、臍帶

寶寶未脫落的臍帶,如果沾水了很容易讓臍部感染細菌;而剛脫落的臍帶,臍窩處的新肉芽組織還沒有成熟時,如果沾水則非常不利於傷口的癒合。

因此,在寶寶肚臍傷口沒有復原之前,最好不要讓寶寶坐在盆裏洗澡,可以先擦上半身,然後再洗下半身,避免臍部沾水感染。

同時,媽媽們在給寶寶護理臍部的時候,如果發現臍帶沾上水或者尿液,要及時用乾淨的棉布進行清理,清理之後再用酒精進行消毒。

三、囟門

囟門是胎兒出生時頭顱骨發育尚未完成而遺留的間隙,有前囟、後囟之分。後囟一般在出生後三個月內閉合,而前囟大約在出生後1-1.5歲時纔會閉合。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囟門處可以洗,但動作一定要輕柔,因爲囟門處沒有堅硬的顱骨覆蓋,一定要注意保護。同時一定不能用手指抓撓,以免造成寶寶頭顱受傷,並且洗頭水不能過熱,要用溫水。但家長也不必驚慌,一般的撫摸不會對寶寶囟門產生影響的!

四、頭痂

寶寶剛出生時,頭頂上常常會有一層厚厚的、黑色或褐色鱗片狀乳痂,這是一種由皮膚和上皮細胞分泌物所形成的黃白色物質。

這多是因爲嬰兒出生後不洗頭,時間一長,這些分泌物和灰塵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不疼不癢,對孩子的健康也沒有明顯的影響,只是看上去顯得很髒。

這在嬰兒中非常普遍,一般情況下,頭上的乳痂會自然脫落,屬於暫時性現象。媽媽們切記不要強行揭下頭皮上的皮屑,而且洗頭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千萬不要用手去摳。

五、耳朵

媽媽們發現寶寶耳朵有髒東西,就總想給寶寶掏耳朵,但是,這種做法是及其錯誤的。

耳道有上皮脫落,是正常的,少量的污垢對寶寶的耳道反而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真正需要掏的時候需要去醫院掏。如果家長經常在家中給孩子清理耳道的話,易引起外耳道炎,並容易破壞正常耳道上皮纖毛,引起一系列的耳道疾病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