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早教 > 育兒指南 > 做一個拒絕粗暴和暴力的父母

做一個拒絕粗暴和暴力的父母

來源:孃親百科谷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罵人不僅越來越無用,對心理和未來的不利影響也越來越大。有關調查顯示,現在超過5成的父親同意不打不成器,持有這個觀點的母親只有2成。相對於相比,更多的父親認爲毆打對孩子的心理和未來成長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

做一個拒絕粗暴和暴力的父母

該調查還顯示:沒有一個孩子認爲“打罵”是“完全有效”的,但僅有4%的孩子認爲“不能打罵”,而接近三成的孩子願意由父母來決定“打罵或不打罵”。男孩的父母更容易因培養“規矩”而“動武”,而男孩似乎越大越“無所謂”。但是,沒有一個女孩無所謂。

那麼,用打的方法教育孩子,能打出好結果嗎?

2006年5月末的一天,對於不擅長讀書、偷家裏的錢伺機離家出走的嫂子,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生氣地綁着女兒,用麪杖教育。全世界的孩子們都在慶祝自己的節日的時候,10歲的嫂子眼中的世界裏有陽光和雨露嗎?

凌晨7點左右,西安市東郊某巷內,劉某在自家小店裏忙活,突然,鄰居女兒嫂衝進來,哭着向她求助。嫂子穿着毛衣短褲,光着腳,兩根手指寬的包紮繩從脖子繞到胸前,雙手捆在背上,雙臂大腿上滿是紅色的痕跡。

看情況,劉先生忙於綁架孩子,說孩子被父母打了,逃走了,劉先生決不告訴家人。聽到窗外的父母到處找她的聲音,嫂子非常害怕地躲在劉某家的牀上。

事件發生前一天,嫂子偷了家裏的9元錢,和三四個夥伴一起逃走了。花了很多力氣找回女兒的父母,看到女兒又收拾了自己的衣服包裹,聽到女兒的夥伴說嫂子要離家出走的時候,很傷心,他們用麪條打女兒,第二天早上綁着孩子逃走了。這孩子缺點太多,生氣得人無奈。母親頭疼地說。

這個例子罵是暫時的。父母應該弄清楚,孩子欲出走的原因與思考的過程,對其進行說服教育。孩子很天真幼稚,根本不知道外出無法生存,而且處處都有危險。父母完全可以和她討論,指出她無法生存和會遇到壞人的各種情況。通過討論讓她知道自己計劃的不現實,也不會離家出走。

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就不能指導她走正路,捆綁罵也沒用。打孩子的缺點越多,越難糾正。父母應該明白,並非所有的鐵都能煉成鋼,也不是所有的鐵都需要煉成鋼。這種恨離開了人才觀的誤解。

善良幼小的心,就這樣被愛破壞了。這是什麼樣的愛?

法國教育專家凱蒂指出:在喜歡打孩子的父母中,有83%的人智力屬低下水平。他們不得不借助於體力來完成對於女的教育,以彌補智力的不足。像上述父母一樣,他們的素質極差,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教養,不懂法律,他們不適合父母。

父母打死孩子,這只是個別現象,但家庭教育不成功,卻是普遍的問題。

天下父母無不祈盼孩子成龍、成鳳,但在教育上卻一向存在着“棍棒出孝子”的誤區。這是對兒童正當權利的褻瀆和侵犯,是教育法不允許的,也是教育差的兒童。因此,爲了使青少年成爲世代社會主義的新人,必須遵循良好的誘惑,讓人信服。

兒童處於無知成長階段,父母應該平等身份,細心相遇,耐心說明爲什麼不能這樣做,明確是非,理解道理。

兒童有很強的上進心,教育者應善於發現兒童的優點和優點,尊重先進,要求進步,尊重個性,用材料教育。只有因材施教,堅持個性發展,才能使他們避免短處,早日成材。當前,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生活氛圍造就了“獨”的特點,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育培養,絕非體罰能奏效的。

打罵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中國老話,實際上是根據父母的意改變孩子的行爲,傷害孩子的感情。成功的父母應該是知道拒絕罵人和暴力的父母,能夠給孩子的成長創造幸福的天空的父母。

相關報道:家庭教育重視教育父母家庭教育,不要急功近利家庭教育應注意的8個問題家庭教育呼籲智慧家庭教育,請慎重使用激將法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